[发明专利]分层摄影检测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0075.X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温光溥;陈世亮;李孟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04 | 分类号: | G01N23/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英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摄影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工业检测的图像成像方法,尤其涉及分层摄影检 测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X光分层摄影技术已众所周知。这种技术可为待测物体中的特定平面, 建立截面图像,由此进行物体内部的检测。在已知技术中,X光分层摄影 系统包含X光源、X光感测器(用于定义图像平面)、以及固定机座(用于固 定待测物体、将其置于X光源与X光感测器之间)。为取得待测物体的X 光图像,已知技术通常利用X光源以及X光感测器的周期运动,来取得待 测物体一连串的X光图像;其中,X光源可以对应待测物体进行运动,也 可与X光感测器同时对应待测物体运动。在单一检测周期中,X光源、待 测物体、以及X光感测器的相对位置设定,均会对应待测物体中的特定平 面,由此取得该特定平面的图像,称之为「焦平面」。纵然在单一周期中, X光源的相对位置不断改变,焦平面上的任一点,仍会因为X光源与待测 物体或者X光感测器的相对位置设定,固定投影于图像平面上的单一对应 点;而焦平面以外任一点,则会因为X光源与待测物体的相对位置改变, 在图像平面上呈现多个光点。将不同X光源位置的所得图像重叠时,因为 焦平面上的任一点,固定呈现于图像平面上的对应位置L;所以,重叠图像 时,焦平面上任一点的图像,会显得相当清晰,而焦平面以外的单点则因 为X光源与X光感测器相对位置的改变,呈现多个模糊的图像。通过组合 上述X光感测器所取得的多个图像,即可重建待测物体的特定截面图像。
过去已经开发出多种有效的分层摄影系统,可参见美国专利号 4,926,452,名称为“Automated Laminography System For Inspection of Electronics”、美国专利号5,583,904,名称为“Continuous Linear Scan Lamin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美国专利号6,324,249,名称为 “Electronic Planar Lamin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以及美国专利号 6,748,046,名称为“Off-center Tomosynthesis”;在此提出以供参考。
已知技术中的一种分层摄影系统,固定待测物体,并利用X光源与X 光感测器对应于待测物体的相对圆周运动,来取得待测物体的多个图像。 在单一检测周期中,X光源与X光感测器利用区间的相对运动,在圆周上 的不同位置,利用不同角度取得多个待测物体图像。由于X光源与感测器 必须在圆周上不断启动与停止,因此检测速度较慢,而所能取得的图像数 目也受到限制。此外,利用圆周运动进行检测的机台也相对庞大、制造复 杂,同时制造成本较为昂贵。
另一种已知技术,是采用单一转化检测(single translational scan),以由 不同的角度取得检测图像。此种检测机制中,X光源必须瞄准待测物体, 从而使得扇形的X光束,覆盖完整的待测物体表面。此外,必须增加X光 感测器的数量,如此才能在不同的检测角度上取得图像,取得足量的单一 线性扫描图像。虽然这种分层摄影系统具有简单快速的扫描优势,但是由 于必须增加X光感测器的数量,仍会提高设备成本。此外,X光源必须进 行瞄准,也会使得系统过于复杂。
还有另一种已知技术,利用大型摄影机(a large format camera)来取得待 测物体的图像数据。在单一检测周期中,X光源与X光感测器固定,而待 测物体则在X光源与X光感测器之间移动;这样,待测物体的不同部分, 可同时在摄影机上呈现不同角度的图像。虽然此种方法可以节省X光源以 及摄影机运动的成本,但是仍会因为采用大型摄影机(a large format camera) 而提高费用。此外,在检测过程中移动待测物体,也可能影响对象稳定度, 而降低图像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00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塑瓶盖生产线使用的瓶盖装箱设备
- 下一篇:硅膜的干刻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