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增亮效果的光学薄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0171.4 | 申请日: | 200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4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生;郑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效果 光学 薄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光学薄片,特别是一种关于具有增亮效果的光学薄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即俗称的CRT显示器)已渐渐地被液晶显示器所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器所释放出的辐射量远远小于CRT显示器,且液晶显示器在这几年的制造成本也显着地降低。一般来说,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模块与液晶面板两大部分,而背光模块的主要功用在于提供光源供液晶显示器使用。
请参照图1,图1为一现有的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100主要由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110、反射罩120、扩散板130与多个光学膜140所构成,冷阴极荧光灯管110用以产生光源,而反射罩120则是用以将间隔排列的冷阴极荧光灯管110所产生的光线导引至朝扩散板130的方向。此外,光学膜140包括:扩散膜142与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俗称:BEF)144。扩散板130的功用主要是将冷阴极荧光灯管110所发出的光线进行扩散,以使照射至液晶面板(未绘示)的光线能较均匀,而较不会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面上产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此外,由于扩散板130具有多个光扩散粒子,所以会造成扩散板130的穿透率降低。一般来说,扩散板130的穿透率为50%~70%。
然而,扩散板130往往仍不足以完全克服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所以需加上扩散膜142,以使光线还均匀地扩散。另外,由于扩散膜142所射出的光线的出光角度较大,因此需在扩散膜142的上方加上增亮膜144,此增亮膜144的厚度约0.062mm~0.375mm。增亮膜144主要由一基板144a与多个排列在基板144a上的微型结构体144b所构成,这些微型结构体144b是呈三角柱状,且其在垂直方向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这些菱镜结构144b可使增亮膜144具有聚光的效果,进而增加背光模块100在视角范围内所呈现的亮度。
然而,由于制做工艺与材质上的关系,增亮膜144的成本往往是背光模块100中最贵地。请参阅图2,为了降低成本,部分技术者会在扩散板130’上设置多个微型结构体130b’,这些微型结构体130b’成三角柱状。由于微型结构体130b’具有聚光的效果,故扩散板130’可代替增亮膜144,从而减少背光模块100’的制造成本。但是,即使如此,扩散板130’所能达到的聚光效果仍无法与增亮膜144相匹敌。因此,如何增加扩散板的聚光效果,对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来说已是相当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薄片,所述的光学薄片具有较佳的聚光效果。
根据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薄片,此光学薄片包括一基板与多个排列在基板上的微型结构体。这些微型结构体彼此之间具有一间隔距离d,这些微型结构体例如呈三角柱状且顶角为90度,也就是说,这些微型结构体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为D;其中,上述的d与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0<d/(d+D)≤0.61。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d与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0.03≤d/(d+D)≤0.52。
在上述的的光学薄片中,d与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0.06≤d/(d+D)≤0.38。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d与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0.08≤d/(d+D)≤0.27。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d与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d/(d+D)=0.13。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d与D满足以下的关系式:d/(d+D)=0.1。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所述的光学薄片的厚度介于0.5mm至2mm之间,或者介于0.062mm至0.375mm之间。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光学薄片的材质为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单体的共聚物、聚丙烯、聚乙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构成的族群。
在上述的光学薄片中,微型结构体是以弯曲的形状排列在所述的基板的顶面。而且,基板的顶面为一曲面结构。
本案的发明人发现当光学薄片上的微型结构体彼此之间具有有一定之间隔且0<d/(d+D)≤0.61时,光学薄片会有较佳的聚光效果。尤其当d/(d+D)=0.13时,光学薄片的聚光效果可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的背光模块;
图2为增亮膜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光学薄片的示意图;
图4A~图4C分别为当d/(D+d)分别为0、0.1、0.3与0.5时,光学薄片的出光面的亮度分布与视角的关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颖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0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通话起始协议取得网络电台资源的方法及其系统
- 下一篇:高炉煤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