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原酸在制备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0602.7 | 申请日: | 2007-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徐小平;包旭;易大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九章生物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216 | 分类号: | A61K31/216;A61P35/00;A61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高峡 |
地址: | 61004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原酸 制备 治疗 细胞 肺癌 药物 中的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原酸的新用途,具体地来说,是绿原酸在制备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现代医学认为,肺癌是一种由细胞突变所致的克隆性疾病,在肺癌组织中,通常有一种恶性细胞占主要地位。从生物学行为的角度可将其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cancer,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两种主要类型,其中SCLC约占15%~20%。
SCLC和NSCLC不仅在染色体、基因、细胞表面标记等细胞分子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病理特征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差异如下:
一、细胞分子水平差异
1.染色体变异
肺癌中已报道多种染色体畸变,包括整条染色体和部分染色体的丢失等,在SCLC染色体畸变主要发生在1p、3p、5q、6q、8q、13q和17p。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比较而言,SCLC常常表现出3p、5q、13q和17p,其中最为常见的的染色体畸变是3p的丢失。
2.基因异常表达或缺失
myc原癌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核DNA结合蛋白,参与调节基因的转录和调控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myc基因异常表达的频率在NSCLC较低,而在SCLC中则存在差异,其表达的增高则SCLC的预后较差。
BCL家族蛋白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或凋亡中重要的调控子,是细胞死亡的负调控子,它通过延长细胞的生存期来抑制细胞的凋亡。BCL在SCLC中的表达远比NSCLC高,BCL表达在抑制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可增加肿瘤细胞对一些抗癌药物的耐受性。SCLC易产生耐药性与该基因的过表达有关。
Rb基因的缺失或改变,在NSCLC和SCLC中有很大不同,超过90%的SCLC中Rb基因的缺失或改变,而在NSCLC中仅占15%,Rb基因的缺失或改变与癌症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3.细胞表面标记
SCLC细胞表面表达的经典分子之一是神经粘附分子(NCAM),粘附分子在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在异常状态下,对于细胞浸润和转移也发挥作用。一些研究表明100%的SCLC呈现NCAM抗体阳性,而仅9%的NSCLC与该抗体反应阳性。
二、病理特征差异
SCLC与NSCLC比较,肿瘤倍增时间短,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道转移和侵入血管经血道广泛转移到身体远处器官组织。对放射治疗及/或抗癌药物治疗敏感度高,但易产生耐药性。且由于常短期内复发,生存率低于NSCLC。
正是由于上述SCLC与NSCLC的细胞分子水平和病理特征差异,因此全身化疗为SCLC治疗的重点。尽管80%~90%的局限期与约70%的广泛期患者接受细胞毒药物化疗后肿瘤得以缓解,但缓解期通常不持久(中位缓解期多为6至8个月),且高达95%的患者最终将因疾病复发或转移而死亡。目前,无论局限期或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模式均为联合化疗。根治性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即便对于伴有严重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姑息性化疗也有助于缓解症状。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化疗药物用于SCLC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按生物学行为的角度区分两种肺癌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这两种类型的肺癌存在明显差异,发病机理、治疗方案是截然不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用放化疗方法治疗,外科治疗对这种类型肺癌患者并不起主要作用。另一方面,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相互之间不存在可推导性。
另外,大多数药物对不同类别的肿瘤细胞的作用是有一定的专属性,如临床常见的紫杉醇在治疗肺癌时是针对非小细胞癌(劳永聪,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毒副作用的观察与护理,医学文选2006第二期),但没有文献报道公开紫杉醇对小细胞癌也有功效;吉林柳河方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参蟾消解胶囊”中药抗癌药的功能主治为肺腺癌[见“参蟾消解胶囊”说明书],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癌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九章生物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九章生物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06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砂金釉面釉料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钢-铝复合材料滑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