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管栓塞的可膨胀植入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1120.3 | 申请日: | 199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乔治·R·小格林;布赖恩·J·考克斯;罗伯特·F·罗森布拉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温森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L31/1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建功;车文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管 栓塞 膨胀 植入 | ||
本申请是1999年7月2日提出的申请号为PCT/US99/15108(国 家申请号99808315.1)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案申请的发明名称 为“血管栓塞的可膨胀植入物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背景
本发明涉及栓塞血管动脉瘤及类似的血管异常的方法和装置的领 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a)可以插入诸如动脉血管瘤之类的血管 内以便在其中造成梗塞的可膨胀血管植入物;(b)制造可膨胀的植入 物的方法;和(c)用此植入物栓塞一个血管病灶的方法和装置。
血管的栓塞是数种临床情况所希望的。例如已经把血栓形成用于 控制血管出血,用于闭塞对肿瘤的供血,并且用于闭塞血管动脉瘤, 尤其是颅内动脉瘤。近年来用血管栓塞治疗动脉瘤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在先技术中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Jr.Domandy等的美国 专利4,819,637说明了一种血管栓塞形成系统,它用一种通过血管内导 管发送到动脉瘤处的可脱离的囊。囊置于导管尖部带到动脉瘤处,然 后在动脉瘤内用可固化液体(一般为聚合化树脂或者凝胶)充涨囊以 闭塞动脉瘤。然后通过轻轻牵引导管使囊脱离导管。尽管这种囊形的 栓塞形成装置可以提供多种动脉瘤的有效闭塞,但是在可固化液体固 定后难于收回或者移动,并且难于成像观察,除非充以造影剂(contrast material)。另外还有在膨胀过程中囊破裂和囊过早地从导管脱落的风 险。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向需要闭塞的血管处注射液态的聚合体栓塞形 成剂。一种用于直接注射技术的液态聚合物是快速聚合的液体,诸如 氰基丙烯酸盐树脂,特别是异丁基氰丙烯酸盐树脂,其作为液体输送 到目标地点处,然后就地聚合。另外还使用一种从载体溶液在目标地 点沉淀的液体聚合物。这种栓塞形成剂的一个例子是与三氧化二铋混 合的醋酸纤维素聚合物的二甲亚砜(DMSO)溶液。另一种是乙二醇共 聚体的二甲亚砜(DMSO)溶液。与血液接触时,二甲亚砜(DMSO) 扩散出去,聚合体析出并且快速硬化成与动脉瘤的形状相符的栓塞物。 这种“直接注射”方法用的材料的其它例子公开于下列美国专利: Pasztor等的4,551,132;Leshchiner等的4,795,741;Ito等的5,525,334; 和Greff等的5,580,568。
直接注射液态聚合体栓塞形成剂已经证实难于实施。例如聚合体材料 从动脉瘤流出后进入相邻的血管中出现问题。另外,栓塞形成材料的成像 要求造影剂与之混合,并且选择相容的栓塞形成剂和造影剂可能导致性能 不太理想。而且难于精确地控制聚合体栓塞形成材料的散开,引起不正确 的放置和/或材料过早硬化。而且,一旦栓塞材料散开和固化,难于移动或 者取走。
另外一个表现出前景的方法是使用生成血栓的微螺圈。这些微螺 圈可以用生物适应性的金属合金(典型采用铂和钨)或者适当的聚合 物制造。如果用金属制造,螺圈可以带有涤纶纤维以增加血栓生成性。 所述螺圈用微导管施放到血管病灶。微螺圈的例子公开于以下的美国 专利:Ritchart等的4,994,069;Butler等的5,133,731;Chee等的 5,226,911;Palermo等的5,312,415;Phelps等的5,382,259;Dormandy 等的5,382,260;Dormandy等的5,476,472;Mirigian等的5,578,074; Ken等的5,582,619;Mariant等的5,624,461;Horton等的5,645,558; Snyder等的5,658,308;Berenstein等的5,718,711。
微螺圈法在处理颈部狭窄的小动脉瘤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微 螺圈必须要紧密地填入动脉瘤中以避免引起重新导通的移动。微螺圈 法在处理大动脉瘤时不太成功,尤其是颈部较宽的动脉瘤。微螺圈的 一个缺点是不容易收回它们;如果螺圈移出动脉瘤就必须进行第二次 手术以收回它并且放回需要的病灶。而且完全用螺圈填装动脉瘤在实 际上也难于办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温森公司,未经微温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11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用生物质压块热水锅炉
- 下一篇:风光互补景观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