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2024.0 | 申请日: | 2007-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8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生熊通人;金田泰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董方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 ||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2006年8月18日递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6-223047所涉及的主题,其全文通过引用被包含在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戴在使用者头上的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计算机设备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戴在人体的头上来使用的耳机近来也已经以各种方式投入实际使用。其中的已知的具体实例包括所谓的头戴式受话器型的耳机,其中麦克风被附接到头戴式受话器上(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03-188967),以及所谓的耳式受话器,其中麦克风被设置在立体声型耳式受话器的芯分枝盖中(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特开No.2004-64537)。
发明内容
顺便提一句,因为耳机戴在人体的头上来使用,所以其可能需要减小尺寸和减轻重量。一些耳机仅仅需要针对音频视频(AV)表达的语音收集功能(麦克风),而例如不需要语音接收功能。这样的耳机具有所期望的当戴上时的不显眼性和对身体运动的响应性(能够进行语音收集同时保持可靠地佩戴状态),以及所期望的尺寸减小和重量减轻。
然而,过去的头戴式受话器型的耳机不容易减小尺寸和重量,并且还难以将其制成在戴上时不显眼。另一方面,过去的耳式受话器型耳机与头戴式受话器型耳机相比,容易减小尺寸和重量。然而,耳式受话器型耳机即使在不需要语音接收功能时仍然需要耳式受话器;因此,在构建仅仅需要语音收集功能的耳机时,耳式受话器型耳机不是优选的。此外,因为难以将麦克风固定在恒定的位置,所以对身体运动的响应不一定是合适的。
期望提供一种耳机,其可以应付尺寸减小和重量减轻,可以不显眼地佩戴,并且可以即使在佩戴者的身体运动时也提供优异的佩戴感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机是戴在头上的用于电子设备的耳机,包括:耳夹,该耳夹被形成为具有与外耳根共形并且可戴在外耳根上的形状。所述耳夹包括芯和保护材料,所述芯可以根据外耳根的形状之间的差异被塑性变形,所述保护材料覆盖所述芯。
在如上述所构造的耳机中,耳夹被形成为具有与外耳根共形并且可戴在外耳根上的形状。
“与外耳根共形的形状”是指与人体的外耳根的形状相一致的形状,并且是指考虑了个体差异等的平均形状。
“可戴在外耳根上的形状”是指如下形状,其考虑了戴在人体外耳根上,并且具体地,是指如下形状,其中,耳夹的两个端部彼此分隔开,即是指没有被闭合的形状。利用这样的形状,耳夹被戴在或钩在人体外耳根上。因此,设置有耳夹的耳机通过将耳夹钩在人体的外耳根上而被戴在人体的头上。
此外,耳夹包括可塑性变形的芯和覆盖芯的保护材料。因此,在将耳夹戴在外耳根上后,使芯塑性变形以与外耳根的形状共形,从而保持耳夹变形之后的状态。因为芯被保护材料覆盖,所以即使芯由可塑性变形的金属线棒制成,其也不会与人体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机,当要将耳机戴在人体的头上时,耳夹将被钩在外耳根上。此外,耳夹与人体的耳朵相对应。耳机不需要用于头戴式受话器型的头带或者耳式受话器型的耳式受话器。因此,可以用较之过去的构造简单得多的构造戴上耳机,则因此使得非常容易应付尺寸减小和重量减轻。因此必须将耳夹钩在外耳根上,所以任何人可以容易地佩戴耳机,并且在戴上耳机之后,耳夹被外耳隐藏,这使得耳夹不显眼。
此外,利用芯的塑性变形可以允许耳夹的形状与佩戴者的外耳根的形状共形。因此,佩戴者可以获得优异的佩戴感,并且还可以保证能够灵活地应付佩戴者之间的个体差异的高多样性。这表现出优异的效果,特别是当佩戴者的身体运动时。换言之,芯的塑性变形被用于提高耳机的佩戴感。即使当佩戴者的身体运动时,声音设备可以相对于佩戴者身体的耳或嘴的位置被固定在给定位置上;因此,该耳机可以适当地应付这样的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机的示例性外观的说明性视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耳机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了该实施例的耳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性视图;
图4A,4B和4C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耳机的主要部分的说明性视图;以及
图5是示出了作为示例戴在人体上的该实施例的耳机的说明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耳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2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板模组
- 下一篇:一种数字集群呼叫中基于位置路由的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