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异物除去机构的空气除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2388.9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福岛纪雄;荒川彻;小林弘幸;薄井宏明;内田阳一;小仓信博;黑河圭子;铃木大辅;栗原弘行;中田佑志;山本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9/00 | 分类号: | A61L9/00;A61L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异物 除去 机构 空气 装置 | ||
1.一种空气除菌装置(100),其使用电解水对空气进行除菌,包括:框体(10),其具有空气的进气口(11)及排出口(12);送风机(30),其在所述框体(10)内形成从所述进气口(11)朝向所述排出口(12)的送风路径;空气除菌部(40),其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上,使导入到所述框体(10)中的空气与电解水接触而对该空气进行除菌;异物除去机构(20、121),其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上,除去空气中含有的异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除去机构(20)具有粗滤器(20),该粗滤器(20)捕获导入到所述框体中的空气所含有的规定粒径以上的物质,所述空气除菌部(40)具有气液接触部件(41),该气液接触部件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上的所述粗滤器(20)的下风侧并且具有气液接触面,在该气液接触面上,使所述电解水与由所述粗滤器(20)除去了规定粒径以上的物质的空气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的粒径约为10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为立式结构,所述进气口(11)形成在所述框体(10)的下部,所述排出口(12)形成在所述框体(10)的上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器(20)配置在所述进气口(11)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器(20)通过水洗可以将捕获到的物质除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向所述气液接触部件(41)的气液接触面供给电解水的电解水供给部(5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水供给部(50)包括具有至少一对电极(53a、53b)的电解槽(53),通过将导入到该电解槽(53)中的水或含有规定离子种的水进行电解而生成的含活性氧种的电解水作为所述电解水而向所述气液接触面供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氧种包括次氯酸、次碘酸、臭氧或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除去机构(20)具有粗滤器(20),对导入到所述框体中的空气含有的物质中的、浮游于空气中时容易沉降的物质进行捕获,使难以沉降的物质通过,所述空气除菌部(40)具有气液接触部件(41),该气液接触部件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上的所述粗滤器(20)的下风侧并且具有气液接触面,在该气液接触面上,使所述电解水与通过所述粗滤器(20)后的空气接触而将所述难以沉降的物质从空气中除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除去机构(121)具有可以封闭所述吹出口(12)的百页窗(121),所述至气除菌部(40)具有气液接触部件(41),该气液接触部件配置在所述送风路径上并且具有气液接触面,在该气液接触面上,使导入到所述框体(10)中的空气与电解水接触而对空气进行除菌。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异物除去机构(121)具有使所述百页窗(121)相对所述排出口(12)的开口面转动且将百叶窗相对于所述开口面保持在任意角度位置上的驱动部(126)。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百页窗(121)具有可以封闭所述排出口(12)的开口面大小的第一翼板(122)及第二翼板(123),所述第一翼板(122)及所述第二翼板(123)通过由所述驱动部(126)驱动的连接销(125)隔开规定间隔而平行配置。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除菌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水电解而生成含活性氧种的电解水的电解槽(53),在所述电解槽(53)中,在作为所述活性氧种、生成含臭氧的电解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百页窗(121)封闭所述排出口(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238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视频监视显示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通信系统中的改进的接收窗口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