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摸屏安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3091.4 | 申请日: | 2007-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6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5K7/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摸屏 安装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摸屏安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终端电子产品的触摸屏安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触摸屏的消费类终端电子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为了保护触摸屏,这类产品在结构上通常采用安装本体包围住触摸屏,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触摸屏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其中,由诸如玻璃加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硬质材料形成的触摸屏3附着在LCD2上并随后嵌设于安装本体1中,而泡棉4设置在安装本体1与触摸屏3之间。由于触摸屏3的表面与安装本体1的表面之间存在1.2~2mm左右的高度差,因而在使用中,触摸屏3的边缘容易积满灰尘并且不易于清洁,而且也妨碍对于触摸屏边角处的触摸操作。另外,由于这种高度差的存在,从而整机的厚度较大。现在,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与体积小型化,因此,触摸屏安装结构的设计一直是这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厚度方向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触摸屏与壳体之间的高度差的触摸屏安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本体和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本体的上表面具有凹入部,所述触摸屏嵌设于所述凹入部中,并且所述触摸屏的上表面与所述凹入部的上表面相齐平。
优选地,所述触摸屏还包括覆盖于其上的标贴,所述标贴上的与所述触摸屏的至少部分按键相对应的表面区域中设置有按键标识。优选地,所述安装本体中形成有通孔,所述触摸屏的线路板通过所述通孔电连接于外部电路。
优选地,所述安装本体由作为所述凹入部的底部并用于支撑所述触摸屏的透明部以及结合于所述透明部周边的色料部组成。
优选地,所述色料部与所述透明部通过二次注塑工艺相结合。
优选地,LCD设置于所述透明部的与支撑所述触摸屏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优选地,泡棉设置在所述LCD与所述安装本体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触摸屏安装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注塑形成安装本体,其中,所述安装本体中间具有凹入部;以及将触摸屏嵌设于所述凹入部中,其中,所述触摸屏的上表面与所述凹入部的上表面相齐平。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触摸屏的外表面上附着标贴,所述标贴上的与所述触摸屏的至少部分按键相对应的表面区域中设置有按键标识。
优选地,形成所述安装本体的步骤包括:注塑形成透明部,用于形成所述凹入部的底部以支撑所述触摸屏;以及注塑形成色料部,所述色料部结合于所述透明部的周边,以形成所述凹入部的侧部。
优选地,所述色料部与所述透明部通过二次注塑工艺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触摸屏安装结构消除了触摸屏与壳体之间的高度落差。而根据本发明的触摸屏安装结构的制造方法中采用了二次注塑工艺,从而减少所使用模具的数量并减少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并且由于避免了设置专门的键盘字符区,从而降低结构组件成本,在保证产品强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其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触摸屏安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摸屏安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部的放大图;以及
图4是图2的I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很多不同形式实施,不应该被理解为仅限于这里所呈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了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全面而完整,并全面地将本发明的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相同参考标号表示相同元件。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机触摸屏安装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的I部的放大图。
结合图2与图3可知,该实施例的手机触摸屏安装结构包括:安装本体10,具有位于其前表面中间的凹入部130;以及嵌设于凹入部130中的触摸屏20,其中,触摸屏20的上表面与凹入部130的上表面相平齐。在该实施例中,安装本体10包括用于形成凹入部130的透明部110和色料部120两者,该透明部和色料部可通过二次注塑成形工艺结合在一起。优选地,透明部110由PC(Polycarbonate)材料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功能感官刺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更换驱动头的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