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举升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3639.5 | 申请日: | 2007-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7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苗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蓬 |
主分类号: | B66F7/16 | 分类号: | B66F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7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举升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汽车维修行业有关,具体涉及汽车举升方面。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普及,相应汽车的维修量也随之增大。在汽保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汽车举升机,可以将汽车举升到合适的高度,以便于维修人员在汽车底盘下工作。然而,由于现有的举升机的两根支撑立柱竖立在地面上,在汽车处于举升位置打开车门时,非常容易碰到举升机立柱。即妨碍人员出入汽车,又影响维修时零部件的装卸更换,对维修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并且引发在改善维修场地的使用环境和维修人员的视野以及整洁美观等方面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举升机,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
本发明主要包括框架、摇臂,还包括以连接梁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油缸,和吊挂在框架上横梁上的自锁架与固定在连接梁上的自锁器构成的锁定机构,以及摇臂支撑转动定位机构。油缸倒置竖立在框架的内侧,活塞杆位于油缸的下部。摇臂的连接板固定在油缸缸套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油缸是带空心活塞杆的差动式油缸。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空心活塞杆的周向与框架之间具有唯一的限位配合,从而保证空心活塞杆不会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空心活塞杆头部与框架底面之间为球面接触配合,便于空心活塞杆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自锁架的上端通过两个凹凸球面体吊挂在框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自锁器锁舌安装架的销轴上装有滚轮,位于自锁架的两侧,并可沿自缩架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的摇臂转动定位机构包括连接板、支承轴套、销轴及定位器,销轴贯穿支撑摇臂、连接板和支撑轴套,既保证了装配摇臂所需要的装配尺寸高度、提供足够的抗弯刚性,又减轻了连接板零件的体积和重量,同时,将定位器安装在摇臂上、下板的中间,从而使整个组件更紧凑。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述的油缸也可以是柱塞式油缸。此外,所述的油缸注油口既可以设在活塞杆上也可以设在缸套上。
本发明与现有汽车举升机相比简单实用、改善维修场地环境等优点。在维修汽车进入举升位置并且在整个举升维修过程中,可以无障碍打开车门,装卸更换零部件。由于本发明在不工作时可降至地下,提供了较大的维修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同时也有助于维修人员开阔视野。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处于举升工作位时的局部剖面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最优实施方案。框架1构成本发明的机座,包括左、右立柱、上横梁、底座,呈“口”字形结构。以连接梁3连接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差动式油缸2倒置设置框架1内侧,其空心活塞杆(2a)头部朝下,置于框架底座定位件1a内并与底面接触。为了防止空心活塞杆2a转动,空心活塞杆2a与框架1的限位件1b之间为限位配合。限位配合的方式既可以将两者的截面形状设置成非圆形结构,也可以采用类似销钉配合结构。此外,也可以将零件1a、1b合二为一,固定在底座上。
两个差动式油缸套2b的底部,用连接梁3连接在一起。
锁定机构包括吊挂在框架1上横梁上的自锁架5与固定在连接梁3上的自锁器4。自锁架5的下部穿过连接梁3,并自上而下地设置若干个锁孔,当自锁器4的锁舌4a伸进某一锁孔后,相应安装在差动式油缸2缸套2b上部的摇臂9便被安全锁定在某一相应高度位置上了,以防止差动式油缸2中油压突然降低后,被举升的汽车突然落下。
固定在左、右缸套2b顶部的两块连接板7上各安装了两个可旋转摇臂9,以及摇臂支撑转动锁定器11,同一油缸套上的两个摇臂9,可以相互对称转动、锁定。并且与固定另一油缸套上的两个摇臂设置呈菱形,以便平稳托举汽车。
空心活塞杆2a的头部被闷头封闭。工作时油箱的油从空心活塞杆的侧面注入差动式油缸中使缸套向升起,从而将位于呈菱形的四个摇臂上的汽车举升到所需的维修高度。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空心活塞杆的周向与框架之间具有唯一的限位配合。该活塞杆的圆周方向被限制,因此不能转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空心活塞杆2a的头部与固定在框架底座上的定位件1a呈球面接触配合,便于差动油缸的定位。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自锁架5的上端通过两个凹凸配合的球面体6吊挂在框架1的上横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蓬,未经苗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蜜柚酒(醋)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冷溶白茶粉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