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4725.8 | 申请日: | 2007-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芬;刘桂英;张滨;徐昭巍;张岩;岳为群;陈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亚芬 |
主分类号: | C04B26/02 | 分类号: | C04B26/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单军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泡 塑料 混凝土 填缝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
背景技术
在各种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由于混凝土内部存在着的应力,往往导致混凝土产生开裂;为了传输和分散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常常按一定间隔预留永久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
现有采用沥青浸渍的杉木板作为混凝土填缝板,夏天沥青受热易流淌,冬天沥青发硬变脆,而且沥青的熬制污染环境并威胁施工人员的健康;加之沥青容易失效,导致白蚁蛀蚀木材,杉木板的吸水率升高、变形率明显增加、木材受压缩变形恢复能力降低,致使混凝土面板温度升高时填缝板被挤坏、脱落,混凝土面板温度降低时填缝板厚度因挤压而变薄。采用杉木板作为混凝土填缝板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木材,破坏生态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采用沥青浸渍的杉木板作为混凝土填缝板存在的施工效果差、沥青熬制污染环境并威胁施工人员的健康,沥青容易失效导致混凝土填缝板被侵蚀和损坏及采用杉木板作为混凝土填缝板需要消耗大量的优质木材,破坏生态资源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
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按重量份数比包括50~100份的基体树脂、0.5~30份的发泡剂和0.1~5份的交联剂混合制成;其中基体树脂按质量份数比包括70~100份的低密度聚乙烯。
本发明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属于中高发泡产品,发泡倍率为2~15倍,具有耐水、耐潮、耐低温,适应温度变化,耐腐蚀的优点。本发明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压缩硬度(邵氏硬度48~80,压缩硬度(50%应变)3.5~35.0kgf/cm2,恢复性达到95%~99%、抗拉强度达到0.8~4.8MPa(现有发泡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或聚氯乙烯泡沫的抗拉强度仅为0.15~0.5MPa)、断裂伸长率为100%~280%、压缩永久变形<6%,压缩强度为0.35~3.5MPa(现有发泡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聚氨酯泡沫或聚氯乙烯泡沫的压缩强度仅为0.08~0.18Mpa,压缩永久变形50%~70%,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10%),80℃不发粘,-50℃低温对折180°无裂痕,经300次冻融循环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保持率>97%;而且生产成本也仅为聚氯乙烯泡沫的30%~40%,压缩永久变形(75%应变)不大于5%,反复压缩10万次(应变50%)永久变形8%~10%,在饱和Ca(OH)2和NaCl、30%H2SO4溶液中浸泡28天,在40%HNO3、95%乙醇、丙酮中96h中均无腐蚀,强度保持率97%~110%,尺寸变化率<0.5%,重量变化率<0.5%
本发明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施工期间不污染环境,对施工人员无危害,可长期保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不降低。本发明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不必消耗木材,可保护生态环境。本发明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主要应用于混凝土填缝领域,适用于水利、交通、机场跑道、港口、渠道、隧道、污水处理厂等混凝土变形缝的接缝工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按重量份数比由50~100份的基体树脂、0.5~30份的发泡剂和0.1~5份的交联剂混合制成;其中基体树脂按质量份数比包括70~100份的低密度聚乙烯。
本实施方式中低密度聚乙烯(LDPE)密度0.930g/cm3,树脂熔融指数范围为0.25~2.1克/10分钟。
本实施方式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的发泡倍率为2~15倍,密度为60~400kg/m3,放置于80℃环境中4h不发粘,放置于-80℃环境中4h不硬脆。本实施方式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的尺寸和厚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方式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也可作为地板、包装、保温、漂浮、缓冲、防震及吸能材料使用。
本实施方式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可以采用常规的挤塑、模塑或注塑的方法制备,并可采用物理发泡或化学发泡法,保持凝胶率为30%~95%;本实施方式发泡塑料型混凝土填缝板的制备过程中共混密炼温度为110~135℃,密炼时间为5~30min,发泡温度为160~180℃,发泡时间为5~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亚芬,未经李亚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47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