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紫外线的布帽、兔绒礼帽及羊毛礼帽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5432.1 | 申请日: | 2007-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5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巨山;刘立新;刘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丽华制帽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1/00 | 分类号: | A42B1/00;A42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海生 |
地址: | 0726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紫外线 礼帽 羊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礼帽,特别是一种防紫外线的布帽、兔绒礼帽及羊毛礼帽,属于制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健康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时尚和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目标,然而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臭氧层厚度的破坏,使得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不断增加,长波紫外线几乎全部能到达地面,紫外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着装最少的夏季,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不仅使人体皮肤晒伤老化,产生黑色素和色斑,更严重的是还会诱发癌变,危害人类健康,同时也可使帽子褪色和脆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牌精品消费、舒适健康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此给帽子附加防紫外线的功能,来有效防止紫外线对头部、眼睛的伤害已成为制帽业技术人员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紫外线的布帽、兔绒礼帽及羊毛礼帽,其能吸收高能量的紫外线,并使之向低能量转化,降低日晒强度,从而消除紫外线对人体和织物的危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布帽,主原料为:普通纺织面料,如:棉、毛、丝绸、粘胶、涤棉等,辅料为织物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制成:面料选择—帽子制作—防紫外线整理—检验,其中,面料选择工序选用服装行业应用广泛的普通纺织面料;帽子制作按传统生产工艺将主面料先制作成帽子,其间加工工序依次为:面料裁断—放版裁剪—缝纫组装—检验;防紫外线整理工序将帽子浸泡在防紫外线整理工作液中,此时浸液温度10-40℃,时间10—20分钟,所述防紫外线整理工作液根据面料厚度不同,浓度为含有防紫外线整理剂5—20%,并由脱水机脱水,带液率70%左右,而后在100℃左右的烘干室内烘干2—10分钟,经过轻度水洗脱水后放入烘干室内100℃左右放置2—10分钟。
其中,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CTA-760A。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兔绒礼帽,主原料为:优质兔绒,辅料为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制成:兔绒选择—帽胎制作—防紫外线整理—定型—后续加工—检验,其中,兔绒选择工序选用专利号为ZL00109733.4的高级变性兔绒;帽胎制作按传统生产工艺将兔绒加工成帽胎,其间经过的工序依次为:除杂—吹毛成型—制毡—洗胎—染色—撑顶—表面效果处理—检验;防紫外线整理工序将帽胎浸泡在防紫外线工作液中,此时浸液温度10-40℃时间1020分钟,所述防紫外线整理剂工作液浓度为5—20%,并由脱水机脱水,带液率70%左右,烘干工序在60℃---90℃左右的烘干室内放置帽胎2—3小时,经过轻度水洗、脱水后放入烘干室内60℃—90℃左右5—8小时,使其含潮率达到10—15%左右;定型工序在电热定型机内配置模具对帽胎加工定型;后续加工工序按不同帽子和款式采用传统工艺生产。
其中,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CTA-760A。所述电热定型机的型号为LYN-Z。
本发明的防紫外线羊毛礼帽,主要原料为羊毛毡制帽胎,辅料为防紫外线整理剂和低温固着剂;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制成:帽胎前处理—防紫外线整理—烘干,其中,帽胎前处理工序用蒸汽将帽胎嘘刷干净,帽胎含潮率控制在10—15%之间,PH值控制在5.5—6.5之间;防紫外线整理工序将帽胎浸泡在防紫外线整理剂溶液中,并经压辊挤压,防紫外线整理剂溶液配方:在1升加水溶液中含有防紫外线整理剂30—50克,低温固着剂30—50克,此时浸液温度10—40℃,时间10—20分钟,轧液率80—120%,压辊转速300转/分钟,PH值6.5—7.0;烘干工序将经受挤压和防紫外线整理的帽胎放入烘干室中烘干,温度60—90℃,时间4—8小时,此后转入后续的成帽制作工序。
其中,防紫外线整理剂采用SCJ-966。低温固着剂采用SCJ-9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丽华制帽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丽华制帽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