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5621.9 | 申请日: | 2007-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铃木诚;玄羽康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73/50 | 分类号: | H01H73/50;H01H7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断路器 电流 跳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装到配线用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等电路断路器上的热动-电磁型的过电流跳闸装置,特别地,涉及可以调整瞬时跳闸特性的过电流跳闸装置。
背景技术
电路断路器不仅具有通过操作设置在该电路断路器上的操作手柄对电路进行开闭的所谓的开关功能,还具有事先防止由流过过电流引起的电线或负载设备烧损的电路断路功能。特别地,后者的过电流断路功能,在确保安全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通常具有反限时特性,即电流越大,直至断路的时间越快。
为了实现作为上述电路断路器的功能,例如,通常将延时跳闸特性与瞬时跳闸特性这二者组合使用,即,当过电流较小时,利用通过该电流产生的焦耳热而进行跳闸的延时跳闸特性,另一方面,当过电流较大时,利用通过该过电流产生的磁束而进行跳闸的瞬时跳闸特性。其中,对于瞬时跳闸特性来说,是通过由磁化后的固定磁铁瞬时吸引位于转子的一端的可动片,从而位于转子另一端的操作片向推压跳闸杆的方向转动,使开闭机构部动作(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31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该专利文献1所示,对于可动片的吸引来说,必须超过由回复弹簧产生的预紧力,但存在以下缺点,即,由于该回复弹簧即弹簧力的波动,或固定磁铁与转子间的空隙的波动,吸引时刻的通过电流(过电流)往往不一致。在专利文献1中,以容忍该缺点,即更换回复弹簧为前提,说明了从构造角度解决该更换的容易度的情况。但是,在考虑作业的高效化以及组装成本的减少的情况下,当然优选不更换回复弹簧,而是实现瞬时跳闸特性的稳定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其在产品完成后的瞬时跳闸特性试验中,即使不更换回复弹簧,也可以获得需要的特性。
本发明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为,具有:发热器组装体,其使固定磁铁与双金属片一体地紧固在由导体构成的发热器上;磁铁框架,其紧固在上述固定磁铁上;可动磁铁,其通过由插入该磁铁框架的相对的侧面部之间的销钉,可转动地被支承;以及扭簧,其由上述销钉支承,通过与上述磁铁框架及上述可动磁铁卡合,使上述可动磁铁相对于上述固定磁铁具有所期望的间隙而相对配置,该过电流跳闸装置构成为,使上述磁铁框架与上述扭簧的卡合点可变。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因为不更换回复弹簧即可以获得所期望的瞬时跳闸特性,所以可以减少电路断路器的组装成本,实现作业的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用于产生力矩M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应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电路断路器的过电流跳闸装置的斜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其正视图。图4是表示用于产生力矩M的通常的扭簧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应用例。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动作详细进行说明。
在图1中,1是发热器组合体,在由导体构成的发热器2上,利用铆钉10(参考图3)一体地紧固固定磁铁3和双金属片4。在发热器组合体1之中,在固定磁铁3上紧固磁铁框架5,通过将该磁铁框架5固定在未图示的电路断路器的壳体上,发热器组合体1也配置于壳体内的规定位置。发热器2为将导体弯折而形成,具有:图中右下方的发热器安装部2a;发热器2c(参考图3),其将从该安装部2a开始弯折大致90度而成,夹持在固定磁铁3与双金属片4之间,对双金属片4进行加热;以及负载侧端子部2b,其从发热器2c开始再次相反地弯折大致90度而成。
发热器安装部2a以及负载侧端子部2b,分别利用螺合单元等,与可动接触装置、未图示的外部导体(母线)电气连接。此外,发热器部2c相当于前述固定磁铁3和双金属片4利用铆钉10紧固的位置。此外,由于负载侧端子2b与外部导体(母线)连接,所以其与该电路断路器的安装面大致平行。另外,双金属片4虽未详述,但众所周知,其作为实现延时跳闸特性的部件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6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将压敏样本片贴合于卡上的机器和方法
- 下一篇:可视化增强的现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