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成组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5806.X | 申请日: | 2007-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0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孙逢春;王震坡;林程;马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26;H01M2/10;H01M6/42;H01M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成组 连接 方法 | ||
1.一种电池成组连接方法,所述电池成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从单体电池一个顶面上设置正、负电极的位置沿垂直所述顶面的 方向引出至少两个金属连接片,所述金属连接片采用镀银或锡的铜 板,在排列整齐的多块单体电池的正、负金属连接片上面用铜压板压 接,在所述铜压板的上面还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括用于存放 采集线的线槽和与线槽配合的压盖,并且在所述线槽的底部设有通 孔;
将并排放置的多个单体电池的金属连接片按照串联和/或并联的 要求弯折90度后叠压在一起,由此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起 来;在连接的多个单体电池的前部和后部分别设置前盖和后盖,并用 长螺栓配合螺母将前、后盖之间的多个单体电池夹紧;提供多个中间 支撑框,其中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一个中间支撑框,并且中 间支撑框具有与单体电池外形相配的结构,并且在所述中间支撑框、 前盖和后盖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放长螺栓的开口;
其中前盖、后盖和中间支撑框构成一框体;
所述将金属连接片叠压的步骤包括:金属连接片从相邻两个中间 支撑框的狭缝中伸出,再根据并联和/或串联的要求将金属连接片弯 折90度后叠压在一起;
在叠压在一起的金属连接片的下面放置一块不锈钢或铜板,上面 用螺栓通过铜压板将金属连接片压紧并固定在由前盖、后盖和中间支 撑框构成的框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成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将所述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成一个单体小组,再将多个 这样的单体小组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大电池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成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体电池是锂电池。
4.一种电池组,包括:
并排放置的多个单体电池,其中每个单体电池包括从一个顶面上 设置正、负电极的位置沿垂直所述顶面的方向引出的至少两个金属连 接片,并且多个单体电池的所述金属连接片按照串联和/或并联的要 求弯折90度后叠压在一起,由此将多个单体电池串联和/或并联起来, 所述金属连接片采用镀银或锡的铜板,在排列整齐的多块单体电池的 正、负金属连接片上面用铜压板压接,在所述铜压板的上面还设置有 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包括用于存放采集线的线槽和与线槽配合的压 盖,并且在所述线槽的底部设有通孔;
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和后盖分别设置在连接的多个单体电池的 前部和后部;
长螺栓和螺母,所述长螺栓和螺母配合起来将前、后盖之间的多 个单体电池夹紧;
多个中间支撑框,在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设置有一个中间支撑 框,并且所述中间支撑框具有与单体电池外形相配的结构,并且所述 中间支撑框、前盖和后盖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放长螺栓的开 口;其中前盖、后盖和中间支撑框构成一框体;
在叠压在一起的金属连接片的下面放置一块不锈钢或铜板,上面 用螺栓通过铜压板将金属连接片压紧并固定在由前盖、后盖和中间支 撑框构成的框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58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