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航式绞耙挖泥船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6013.X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3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远舟港湾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式绞耙 挖泥船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航式挖泥船,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绞吸和耙吸双重功能的自航式挖泥船。
背景技术
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对河流湖泊造成淤积,为了疏通河道、发展航运和治理水患等,需要大量挖泥船。在疏浚船舶中,吸扬式挖泥船最具生命力,其中以绞吸、耙吸挖泥船为代表。
绞吸式挖泥船是目前运用较广泛的一种船舶,它是利用吸水管前端、围绕吸水管装设旋转绞刀装置进行挖泥作业。这种船通常为非自航式,采用定点方式作业,作业范围小。耙吸式挖泥船采用耙头进行挖泥作业,它能够单独完成挖-装-运-卸四个挖掘作业环节,具有较强的独立作业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目前已经得到迅猛发展。
但是上述两种挖泥船都存在功能单一的缺点,不能满足灵活多变的挖泥作业需求。因此需要这样一种挖泥船,其不仅可以实现定点绞吸吹填,还可进行活动性的航道疏浚、外运土方施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满足上述需要、解决上述问题而构建的具有绞吸和耙吸双重功能的自航式挖泥船。
所述挖泥船可以挖掘淤泥、粘土、中、细砂和砂质黏土,可用于沿海水域或航道疏浚、吹填等航道及水利工程施工,并可在近海航区调遣航行。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自航式挖泥船,其上设有推进系统,在船体艉部斜下方设有可安装实施挖泥作业的绞刀或耙头的桥架,桥架上固定有水下泵以及挖泥管,在船体艏部设有排泥管,排泥管穿出艏部,其末端出泥口延伸至指定地点,在排泥管的外围串连有多个浮管,该挖泥船上还配备有边抛管,桥架前段是可拆卸的,桥架上可配置连接绞刀,也可以通过万向接头配置连接耙头,并且挖泥船还配备有自航泥驳。
绞刀直接连接固定到挖泥船上的桥架上。
耙头直接连接固定到挖泥船上的桥架的洗管上,并通过补偿钢丝绳连接到挖泥船上的吊架上,并且船上设置波浪补偿装置。
在实施绞吸作业时,水下泵将挖泥船的绞刀所绞吸的泥沙抽吸到船舱内的舱内泵,舱内泵将泥土进一步抽吸至设置在船艏的排泥管,通过排泥管将所抽吸的泥沙排出到指定地点进行吹填。
在实施耙吸作业时,泥驳航行到挖泥船的侧部,所挖取的泥沙通过水下泵被抽吸到边抛管中,通过边抛管将泥沙传送到具有自航能力的泥驳中。
连接有绞刀的所述挖泥船实施绞吸作业,作业过程中,首先挖泥船的绞刀对水底的泥沙进行绞吸操作;接着水下泵将挖泥船的绞刀所绞吸的泥沙抽吸到船舱内设有的舱内泵,随后舱内泵将泥土抽吸至设置在船艏的排泥管,通过排泥管将所抽吸的泥沙排出到指定地点进行吹填。
连接有耙头的自航式挖泥船实施耙吸作业,在作业过程中,泥驳航行到挖泥船的侧部,所挖取的泥沙通过水下泵被抽吸后通过边抛管,泥沙被传送到具有自航能力的泥驳中,泥驳满载后航行离开。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照下文的描述获得对本发明及它的优点的更为详尽的理解,其中:
图1a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绞吸作业的挖泥船1的俯视图;
图1b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绞吸作业的挖泥船1的侧视图;
图2是图1a和1b所示的实施绞吸作业的挖泥船1的尾部视图,图中特别示出了绞刀部分的细节;
图3a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耙吸作业的挖泥船1的俯视图;
图3b所示的是本发明实施耙吸作业的挖泥船1的侧视图;
图4是图3a和3b所示的实施绞吸作业的挖泥船1的尾部视图,图中特别示出了耙头部分的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挖泥船1是一艘具有自航能力并可进行绞吸和耙吸双重作业的挖泥船,船总长为74.48米,船体长是57.38米,船体型宽14.2米,型深4米,设计吃水2.8米。挖泥船1上设有推进系统,具有自航能力,该挖泥船船主要在近海航行。挖泥船1的最大挖深大约23米,最小挖深大约5米。所述挖泥船上设置挖泥管4和排泥管5,挖泥管和排泥管的直径为700mm,同时船上还备有边抛管6。挖泥船1上设置的总装机功率为4390KW,其挖泥能力是1600m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远舟港湾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远舟港湾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60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字输入法及键盘
- 下一篇:多形态氧化铝颗粒组合增韧碳化硅陶瓷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