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6225.8 | 申请日: | 2007-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7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争胜;徐井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王敬波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电池 自动 正极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
背景技术
在圆柱形电池生产工艺的冲槽环节中,将极耳拨至电池端面的中央部位,防止极耳在冲槽时被冲断的过程称为拨正极耳,简称拨极耳。目前拨极耳工序是手工完成的,该工序不但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送料单元、拨正极耳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送料单元用于将电池输送给拨正极耳单元;所述拨正极耳单元用于将电池的极耳拨正;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送料单元和拨正极耳单元的工作位置是否有电池,控制送料单元将电池输送给拨正极耳单元的动作,并且控制拨正极耳单元将电池的极耳拨正的动作。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通过控制单元控制送料单元和拨正极耳单元,从而实现了拨极耳的自动化操作。操作人员只需将电池放入送料单元中,然后开机启动,就可以实现拨正极耳的自动化操作。所以,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控制单元工作的逻辑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给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缓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的拨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柱形电池自动拨正极耳设备,其中,该设备包括送料单元2、拨正极耳单元3和控制单元38;所述送料单元2用于将电池输送给拨正极耳单元3;所述拨正极耳单元3用于将电池的极耳拨正;所述控制单元38用于根据送料单元2和拨正极耳单元3的工作位置是否有电池,控制送料单元2将电池输送给拨正极耳单元3的动作,并且控制拨正极耳单元3将电池的极耳拨正的动作。
为了便于该设备的操作,进一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优选地,该设备还包括给料单元1,所述给料单元1用于将电池供给送料单元2,所述控制单元38还用于根据给料单元1中是否有电池,控制给料单元1将电池供给送料单元2的动作。
所述给料单元1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可以实现给料功能的装置,为了方便给料单元1的自动化操作,如图2至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给料单元1包括料箱4、给料盘5、给料驱动装置6和给料感应器7;所述料箱4的箱体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出口8,所述给料盘5的外周面设置有凹口9,所述凹口9的形状与电池的形状相应,所述给料盘5嵌入料箱4的箱体中且与出口8相通;所述给料感应器7与控制单元38连接,用于检测料箱4中是否有电池;所述给料驱动装置6与控制单元38连接,用于驱动给料盘5旋转;所述控制单元38用于接收给料感应器7的检测结果,并根据该检测结果控制给料驱动装置6驱动给料盘5旋转的动作。
对料箱4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图6所示,所述料箱4可以由左挡板10、右上挡板11、斜挡板12、右下挡板13、前挡板14、后挡板15和底板16构成,所述左挡板10与前挡板14、后挡板15和底板16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右上挡板11与后挡板15和斜挡板12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右下挡板13与前挡板14、后挡板15、斜挡板12和底板16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斜挡板12位于右上挡板11与右下挡板13之间且与后挡板15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前挡板14位于左挡板10和右下挡板13之间且与底板16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后挡板15与前挡板14相对设置且与底板16相交且固定连接。对料箱4的容积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对料箱4的宽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地,料箱4的宽度与电池的长度相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62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循环加墨式中性笔芯
- 下一篇:新型大容量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