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盘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8113.6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俊一;川端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B47/00 | 分类号: | F16B4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范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盘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包含与2006年8月28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230435相关的主题,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盘(吸附器)。
背景技术
用于将物品附着至例如房间墙壁或者车辆仪表板的吸盘是已知的。
通常,这种吸盘包括由橡胶、聚氯乙烯等形成的单个弹性构件,并且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将要与待吸附表面进行吸着接触的吸着面,而其另一侧表面形成为背面。
在使用吸盘时,使吸着面面对待吸附表面,将吸着面的中央部压靠在待吸附表面上,藉此在吸盘的吸着面和所述待吸附表面之间产生基本上真空状态,并且通过吸盘的弹力维持这种真空状态,从而使吸盘保持与待吸附表面的吸着接触(参见作为专利文献1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平11-193811)。
发明内容
同时,根据相关技术的吸盘的机械强度较弱,因为它们每个都由单种弹性材料(比如橡胶和聚氯乙烯)形成。因此,当吸盘保持长时间处于吸着接触状态或者用于高温环境下时,吸盘的形状可能会变形或者失去弹性,从而导致其吸附力下降。
因而,需要一种在改进其机械强度方面有利的吸盘。
为了满足上述需要,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盘,其包括:吸盘本体,其由弹性材料形成,并且沿其厚度方向一侧的表面作为凹形吸着面;作为吸盘本体的一部分而提供的弹性构件,其具有遵循所述吸着面的凹形形状,并且能够弹性变形以便在所述吸着面与一待吸附表面进行吸着接触的情况下对所述吸着面的一中央部远离所述待吸附表面地施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吸盘本体设有弹性构件,因此在吸盘的吸着面与待吸附表面进行吸着接触的情形下,除了吸盘本体自身的弹力之外,弹性构件的弹力也作用在吸盘本体上。因此,趋于迫使吸盘本体的中央部离开待吸附表面的力就增大了,藉此提高了吸盘与待吸附表面的吸附(吸着接触)程度,并且附件等通过吸盘被稳定地附着至待吸附表面上。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并且图1B是吸盘10的剖视图;
图2A是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并且图2B是弹性构件16的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图3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并且图3C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
图4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图4B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并且图4C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平面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图5B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并且图5C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平面图;
图6A和6B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并且图7B是根据第八实施例的吸盘10的剖视平面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并且图8B是根据第九实施例的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并且图9B是根据第十一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和
图10是其中凝胶层22接合至吸盘本体12的吸盘的剖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吸盘10的透视图,图1B是其剖视图,图2A是弹性构件16的透视图,并且图2B是弹性构件16的剖视图。
图1A所示的吸盘10用于支撑例如汽车导航单元的显示板或者汽车车厢仪表板上的电视单元,或者用于支撑附件,比如用于各种车载装置的远程控制的控制器。
如图1A和1B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吸盘10包括吸盘本体12、中心轴14和弹性构件16。
如图1A和1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盘本体12为板形形状,具体地说,为圆盘形形状,并且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表面为凹形吸着面18,而另一侧表面为凸形背面20。
吸盘本体12由弹性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对于材料,能使用用于形成吸盘10的各种已知材料,例如,基于聚氨酯、苯乙烯或有机硅树脂的那些材料。
顺便提及,尽管附图中省略了,但是在吸盘本体12的周缘处设有沿吸盘本体1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用于拆卸操作的零件。
另外,吸着面18可具有各种已知构造中的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8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归零码到归零码全光码型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不可逆热感应警示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