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9681.8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矢野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沪机制造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油器 | ||
交叉参考相关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06年9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6-247689的优先权,其整个内容在此引入以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的内燃机的滤油器。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现有滤油器包括容纳有例如过滤器件的基体。过滤器件包括设置在内部的部件。该部件与内管延伸部一体形成内管,沿轴向方向与过滤器件相一致。
比如一个例子,滤油器设计成使得内管延长部的上端与形成在过滤器件内的油导槽的台阶部相配合。
比如另一例子,滤油器设计成使得具有彼此连接的内管延长部和内管的连接部定位成具有形成在下端和台阶部之间的间隙。内管延长部的下端使用O型圈紧密地接触油导槽的下端,由此切断油导槽和排出导槽之间的连通。
在以前的滤油器中,内管和内管延长部通过使具有内管和彼此连接的内管延长部的连接部的下端紧靠台阶部而相对于彼此地定位。内管和内管延长部使用推动方法安装到盖。内管和内管延长部插入到过滤器件内并且将盖安装到基体。以此方式,内管可向下推动地安装在基体内。因此,当盖安装到基体时,具有内管和彼此连接的内管延长部的连接部的下端紧靠台阶部。负载施加到连接部上,因而使内管变形或弯曲。
在由滤油器(下文将描述的)执行的操作中,当滤油器的内压增加时,连接到内管的内管延长部被朝向排出导槽拉出。此操作在与台阶部配合的内管延伸部的配合部上施加了巨大的负载。因此,配合部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为了形成更厚的部件以使配合部具有足够的强度,滤油器总体上制得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具有简单结构的、在装配滤油器以及装配后紧随的使用滤油器期间、可稳定地确保减小施加在内管或内管延长部上的负载的滤油器。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一种不存在过多的负载施加在内管或内管延长部的滤油器。
本发明的特征提供了下面的滤油器。滤油器包括基体,其具有进口端口、出口端口、以及与出口端口连通的油导槽。滤油器包括可拆装地设置到基体的盖,其与基体形成过滤器壳体。滤油器包括包含在过滤器壳体内的管状过滤器件。油导槽沿轴线与过滤器件相一致,并且沿过滤器壳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滤油器包括设置在过滤器件内的内管,以及安装到内管的内管延长部,其沿过滤器壳体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并且设置在油导槽的出口端口的一侧上。基体包括具有连接部的容纳部,其具有内管和内管延长部彼此连接,并设置在其内且保持连接部。容纳部包括在液压下允许内管延长部沿从内管分开的方向移动的间隙部。
连接部包括滑动部,其沿轴向方向从内管和内管延长部中的一个延伸到内管和内管延长部中的另一个。连接部包括环状部,其形成到内管和内管延长部中的另一个,并且安装在滑动部内。滑动件的两端沿轴向方向包括止动件,以紧靠环状部用于限制滑动部的运动。
滑动部可弹性变形。滑动部的远端相对于滑动部的近端沿环状部的径向可移置。滑动件的远端的移置允许内管和内管延长部彼此分离。
根据本发明,定位在过滤器件内的内管和内管延长部可移动地定位成具有预定间隙,且可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此结构防止在连接内管和内管延长部时由于内管的压缩导致的变形和弯曲。因而,此简单结构在装配滤油器时稳定地减少施加在内管上的负载。
在将油引入到基体内的期间,如果内管延长部朝向排出导槽拉出,由于内管延长部相对于内管可移动,并且将内管和内管延长部的连接部定位成具有预定间隙,内管延长部不会承受负载。因此,此简单结构稳定地减少配合部上的由于使用滤油器产生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油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在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A是关闭发动机期间滤油器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以及
图3B是开启发动机后滤油器执行的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而给予描述。滤油器(随后描述的)是适合汽车发动机的滤油器的实施例。
参考图1,滤油器1包括过滤器壳体2和包含在过滤器壳体2内的过滤器件3。过滤器壳体2与基体4和盖5结合成密封容器。
基体4包括缸(管状部分)4a。缸4a包括形成在内周的内螺纹4b以及形成在盖5的安装部5a的末端上的外螺纹5b。内螺纹4b与外螺纹5b拧紧,从而使盖5和基体4彼此连接。盖5包括作为密封工具的O型圈7,其安装到安装部5a的外周。O型圈7紧密地接触缸4a的内周,由此密封盖5和基体4的连接部分。盖5在其顶部和底部之间具有紧靠缸4a的端面的边缘5c,由此将盖5沿缸4a的轴向方向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沪机制造株式会社,未经东洋沪机制造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9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晶拉制机与重型晶体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