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芽苗菜的培植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0121.4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丽;窦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红星 |
地址: | 30007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富硒芽苗菜 培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栽培技术领域,涉及无公害、无残留蔬菜的培植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富硒芽苗菜的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种与质量及保健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无公害、无残留的蔬菜更受市民的青睐。芽苗菜是一种新型的蔬菜,它是利用植物种子或其他营养器官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育成幼嫩的芽、苗、或茎等作为食用的一种蔬菜特种蔬菜。芽苗菜在90年代初刚刚在国内开始流行,它含有许多常规蔬菜所不具备的营养,特别是它能把许多人体难以吸收的植物蛋白经栽培后转化为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人体易吸收的物质,甚至大多数的芽苗菜还具有食疗两用之功效,最适老年人作为保健食品。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硒进入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硒酶,它具有破坏和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与体内金属汞、铅、镉等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而解毒。硒能够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大量毒物和废物,破坏在动脉血管壁沉积的胆固醇,防止动脉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以及其它心脑血管疾病,医务工作者在采用硒防治乙肝,给患者进行补硒治疗,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大改善其食欲不振,明显乏力,面容灰暗等症状,病人乙肝的各项指标也很快降至正常。由于硒的主要生物活性与人类健康及动植物代谢生长关系密切,硒矿的药用价值已受到普遍重视。正常人每天最低日需要量为40μg,但是硒的分布很不平均,大部分土壤缺硒,造成农产品缺硒,再加上我国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海产品占的比例较少,很容易引起人体缺硒;进而造成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病人增多。为了给人体补硒,人们想了很多办法,研制了各种各样的富硒营养保健品。但因价格太高,一般家庭很难长时间的承受高额的费用,不能经常性的服用,致使大多数人停留在缺硒的队伍中。
富硒芽苗菜就是通过生物转化方法,在植物的自然生长过程中,有机的将硒元素导入植物体内,从而生产有机硒含量较高的芽苗菜。因此“富硒芽菜”不仅以蔬菜的形式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作为一种良好的硒补充源不会引起硒中毒(硒的最高安全摄入量为400ug/d,硒的界限中毒量为800ug/d。)。世界FAO、WHO、IAEA三个国际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正常人每日硒的摄入50~250ug,既可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方法简单的富硒芽苗菜培植方法。特别是青萝卜苗菜富硒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人在试验中惊奇地发现:在种子萌发成肥嫩幼苗的生长期内,喷施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水溶液,通过特定的培养可以使芽苗菜硒含量增加,从而达到提高芽苗菜富硒性的目的。本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芽苗菜施加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水溶液的浓度因芽苗的种类不同对硒的敏感程度有何大的差异。为了准确的确定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水溶液对不同芽苗菜的施加浓度,本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性试验,在保证植株的品质前提下,进一步追求植株中的硒含量,终于完成了本发明的试验工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富硒芽苗菜的培植方法,该方法按芽苗选种、浸种、催芽、施肥、光照管理、水分管理、采收各步骤进行,其特征在于:
(1)催芽:取各盘种子用清水淘洗2-3次,均匀播撒育苗盘中,将苗盘叠摞在一起,高度不超过6盘,最上一盘加盖纸板进行遮光;
(2)施肥:当催芽48h后,每隔4h喷施1次,每次10-20mL的0.02~40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水溶液,喷施3-5d;
(3)采收:当芽苗培养6-7d,长至6-10cm时整株采收,测定芽苗菜中硒元素含量。
本发明所述的培植方法,其中优选的施肥为:芽苗播种2d后,喷施5~30mg.L-1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水溶液。更加优选为10-20mg.L-1,特别优选为喷施20mg.L-1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师范大学,未经天津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01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