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锁工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0850.X | 申请日: | 200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智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智庆 |
主分类号: | B25B23/00 | 分类号: | B25B23/00;B25B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钱 凯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锁工具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补强段,可有效加强本体结构强度,可抵抗、承受冲击力量的螺锁工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方便一般民众也能轻松操作手工具,各类型手工具也从原本精密复杂的结构逐渐演进为简便简易的结构,以利一般民众能较容易掌握工具的特性与功效,符合此一研发趋势者,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号第096100863号「冲击转动工具结构」一案,该案构件主要设置一驱动部,该驱动部结合有一卡抵部与一身部,该身部穿设有若干通孔,一端设置一冲击部,该身部表面以塑料材质包覆成型一握把,塑料材质随通孔填入身部内,令握持部与身部成型为一体;
该案虽然以简化结构设计达到较容易上手使用的目标,但该案的功效中既然能借外力冲击作为作业的助力,其结构势必需设有足能承受频繁且强大外力冲击的设计,然而,其身部却未设置任何加强本体强度的结构,或者是可吸收、减缓外力冲击的装置,而且,握持部的塑料材质填入通孔的过程中,有极大机率发生该塑料材质只填入通孔的两端,而未将通孔居中核心部分填实的情况,导致身部与握把的结构之间留有洞孔与缝隙,减弱结构的扎实性与坚固性,如此在受外力重复冲击下,容易造成结构经不住冲击而损坏,可见,在手工具朝简化结构设计趋势演进的过程中,如何制作结构简易却又不失其应有结构强度的产品,避免一般民众在摸索操作过程,或者操作方式不得法的情况下,不慎损伤、毁坏手工具,造成功能减弱或无法再使用的遗憾,实为消费者所殷切企盼,亦为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方向及目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本着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于研制成功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螺锁工具结构,其结构简单,且保持应有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螺锁工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本体包括一轴心部、一驱动部,该驱动部结合于轴心部一端,该轴心部受一握持部包覆,其中:该轴心部设有一冲击部,该冲击部可承受外力并使本体受外力而产生相应的作用;该轴心部沿冲击部传导外力所产生应力的位置设置补强段,该补强段为特殊工程塑料制成,并由轴心部向外凸设成型为较大结构面,用以加强轴心部的结构强度;借由上述结构,本体能够具有完善的结构强度以承受外力并借外力进行作业。
前述的螺锁工具结构,其中补强段包括一第一补强段与一第二补强段,该第一补强段是特殊工程塑料制成,第二补强段则是金属材料制成。
前述的螺锁工具结构,其中轴心部设有一插接部,该插接部配合组设一稳定套件以结合驱动部,令该驱动部与轴心部稳固结合。
前述的螺锁工具结构,其中轴心部设有一穿孔。
本发明可旋动各式螺件,亦可以其它工件穿过穿孔以获得较佳的施力点或力矩,也可以在使用后挂于挂钩上便于归纳收藏;
本发明的结构功效不单是承袭简化结构设计优点,而且该补强段的设置先强化了轴心部的结构强度,并与握把作无遗留洞孔与缝隙的紧密结合以提升本体的耐用度,通过该补强段可抵抗、承受顺着冲击部传导而至的外力冲击效应,并将部分外力吸收散逸至握持部表面,使本体能经得起外力频繁、重复的作用,以延长本体的使用寿命。
故,本发明改善了现有技术结构的缺点,让螺锁工具在朝向简化结构设计与维持结构应有强度方面能够两全其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螺锁工具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作完成的握持部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制作完成的握持部内部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配合杆体旋动螺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配合榔头敲击对象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挂于挂钩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本体1 轴心部10 冲击部11
穿孔12 第一补强段13 第二补强段14
插接部15 结合孔151 稳定套件152
驱动部20 握持部30 螺件40
杆体50 榔头60 挂钩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螺锁工具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本体1包括一轴心部10以及一驱动部2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智庆,未经谢智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08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