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处理由专用小交换机向移动无线电网交换的连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2753.4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U·蒙塔格;S·沙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26 | 分类号: | H04Q7/26;H04M3/4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江;刘春元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 专用 交换机 移动 无线 电网 交换 连接 方法 | ||
1.用于处理由专用小交换机(PBX)向移动无线电网(GSM)所交换的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无线电网(GSM)以及专用小交换机(PBX)与控制设备(KE)进行通信,以致在将从连接到专用小交换机(PBX)上的通信设备(TE)发出的连接期望交换到移动无线电网(GSM)的移动通信终端设备(MP)时,在注销的移动通信设备(MP)处停止专用小交换机(PBX)侧的连接建立。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专用小交换机(PBX)侧,在停止连接建立时,
a)在专用小交换机(PBX)侧提供了语音消息的录制,
b)在分配给所述专用小交换机(PBX)的存储设备中,对于移动通信设备(MP)可调用地存储所录制的语音消息。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专用小交换机(PBX)侧所执行的、分配给所述移动通信设备(MP)的呼叫号码的阻断来实现所述停止。
4.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控制设备(KE)发送给专用小交换机(PBX)的第一消息来实现所述停止。
5.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注册的移动通信设备(MP)中,通过在专用小交换机(PBX)侧所执行的、与移动通信设备(MP)的连接来建立到移动通信设备(MP)的连接。
6.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由所述控制设备(KE)发送给专用小交换机(PBX)的第二消息来实现连接的执行。
7.按权利要求4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传送给控制设备(KE)的、关于移动通信设备(MP)的状态变化的信息,实现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消息的发送。
8.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状态变化,以致
a)所述移动通信设备(MP)建立到专用小交换机(PBX)的第一端口的连接,
b)直接在建立之后再次中断,
c)所述专用小交换机(PBX)检测所实现的连接,
d)所述专用小交换机(PBX)检测分配给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信息。
9.按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状态变化,以致
a)所述移动通信设备(MP)建立到专用小交换机(PBX)的第一分机的连接,
b)直接在建立之后再次中断,
c)所述专用小交换机(PBX)检测所实现的连接,
d)所述专用小交换机(PBX)检测分配给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信息。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KE)检测所分配的信息。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专用小交换机(PBX)的D信道监控功能来实现所述检测。
12.按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通信设备(MP)的呼叫号码被检测为信息。
13.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建立连接来分别反转移动通信设备的状态。
14.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状态变化,以致所述移动通信设备(MP)通过尤其是使用“网际协议”IP和尤其是按照“通用分组交换无线电”GPRS、“无线应用协议”WAP工作的数据业务一起传送分配给移动通信设备(MP)的信息。
15.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包含移动终端设备的呼叫号码,以及至少包含状态,尤其是包含“可得到的”或者“不可得到的”。
16.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KE)通过尤其是使用“网际协议”IP和尤其是按照“通用分组交换无线电”GPRS、“无线应用协议”WAP工作的数据业务能读出专用小交换机(PBX)的信息,用于进一步处理。
17.用于处理由专用小交换机(PBX)向移动无线电网(GSM)所交换的连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执行按以上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未经西门子企业通讯有限责任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275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