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频数据的更新方法及其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3049.0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4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许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7/64 | 分类号: | H04N7/64;H04N7/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频 数据 更新 方法 及其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视频数据的更新方法、媒体控制器和媒体处理器,以及视频数据的更新系统。
背景技术
媒体服务器设备从功能上可以分为MC(Media Controller,媒体控制器)和MP(Media Processor,媒体处理器)两个功能实体,如图1所示。MC为媒体控制器,对应的物理设备可以是媒体网关控制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MGC),主要完成会议控制的管理、以及实现对MP设备的资源管理和接入控制等功能。MP为媒体处理器,对应的物理设备可以是媒体网关(MediaGateway,MG),主要完成会议音频、视频和数据媒体的汇集和分发,以及实现音频混音、视频画面切换、编解码和速率适配等与媒体处理相关的功能。MC和MP之间的接口协议是H.248协议。
H.248是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是用于物理分开的媒体服务器控制的协议,能把呼叫控制从媒体转换中分离出来。媒体网关控制器通过该协议对媒体网关及H.248端点进行控制和管理,媒体网关也通过该协议将不同类型的接入方式转化为适合在IP网络上传送的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流,实现分组网络和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网络的业务互通。
H.248中有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端点(Termination)和上下文(Context),MP上的各种资源被抽象表示为端点(Termination),端点之间的组合被抽象表示为上下文(Context)。上下文可以包含多个端点,因而以拓扑(Topology)来描述端点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协议的这种抽象模型,呼叫的接续实际上就是对端点和上下文的操 作。这种操作通过MC和MP之间的命令(Command)请求和响应来完成。命令所携带的参数,也称为描述符(Descriptor),被划分为属性(Property)、信号(Signal)、事件(Event)、统计(Statistic)等类别。具有业务相关性的参数逻辑上聚合成为包(Package)。
目前视频编码压缩标准主要有MPEG-x和H.26x两大系列,其基本编码单位为宏块(Macro Block,MB),在H.261标准中,每个宏块由4个8×8的亮度块和2个8×8的色度块组成,一个块组(Group of Block,GOB)由3×11个宏块组成,一个QCIF(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四分之一通用中间格式)图像由3个GOB组成,一个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通用中间格式)图像则包含12个GOB。这些压缩算法分别从三个方面改善编码效率:
运动估计/运动补偿(MP/MC)消除视频时间冗余;
图像差值的离散余弦变换(DCT)消除空间冗余;
量化系数的可变长编码(VLC)消除统计冗余。
实践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视频编码标准获得了极高的压缩效率。但压缩后的码流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棘手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是:一方面,这些压缩后的码流对信道比特误码非常敏感;而另一方面,信道由于衰减等引入了大量的随机误码和突发误码,影响了码流的正常传输。尤其是当采用了VLC方案后,码流更加容易受到误码的影响,结果在解码端将失去与编码端的同步,导致在遇到下一个同步码字之前无法对VLC码字进行正确的解码;同时预测编码技术会将错误扩散到整个视频序列中,极大地降低重建图像的质量。因此,为了实现良好质量的视频传输,必须结合实际应用信道的传输特性,采取一定的容错措施。
根据在视频传输系统中位置的不同,容错算法主要可分为基于编码器的容错算法,基于解码器的容错算法和基于反馈信道的容错算法。其中基于反馈信道的容错算法,指利用解码器获得误码信息,并通过反馈信道,传送给编码器 进行误码处理的一种方式,简单的反馈信息如:请求视频关键帧刷新、请求局部宏块数据刷新等。
视频信息的反馈信道一般有附于承载面的信道(带内信道)和与承载面分离的信道(带外信道)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均可传递视频解码器到视频编码器的反馈信息,从而实现基于反馈信道的容错算法。
根据传输信道的不同,现有的传输协议可分为带外传输协议(与承载面分离)和带内传输协议(与承载面绑定)两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扩展SIP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30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