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前轮驱动力与转向力的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3997.4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金勇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勇虎 |
主分类号: | B62M1/00 | 分类号: | B62M1/00;B62M9/02;B60K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3300吉林省珲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轮 驱动力 转向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主要用于人力(或机动)单前轮驱动兼转向车辆。(如自行车,三轮车,机动三轮车等)
技术背景
在现有的人力两轮、三轮车涉及前单轮转向兼驱动的车中(如躺式前驱自行车,手摇前驱残疾人专用三轮车)采用齿链直接传动。或拐臂直接传动(如幼儿三轮车及老式前轮驱动两轮自行车)。由于受驱动力传动方式影响,使车辆的转动角度受到限制,使灵活性受到制约。反过来。转向也影响了驱动力的实施。
在机动两轮及三轮车辆中。专利号02212122.7及专利号02218368.X虽然解决了动力无影响传递得的问题,但其动力源(发动机或电动机)全部安置在前车叉上使前车叉负重过大,影响转向灵活性,同时也限制了动力源的灵活应用。(如大功率动力设施由于过重不适合应用。不利于变速箱的安装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单前轮驱动兼转向的车辆,驱动力与转向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
其方法是把旋转动力转变成往复动力,或直接利用往复动力,通过一根可以以车叉的转动轴心线转动的往复动力传动连杆轴。把往复动力传递至车叉并在车叉上将往复动力转变成旋转驱动力以供应用。其中,传动连杆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份与车叉一起旋转,另一部分为非转动部份。它们的轴心线与车叉的转动轴心线重合,两部份相连并可转动及传递往复动力。其效果等同于一个双向向心推力轴承(或球面副式连接)。
由于往复动力与旋转力之间没有相互的作用力,从而解决了驱动力与转向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矛盾。使前单轮驱动与转向车辆的转向更灵活。驱动力的应用更灵活,驱动力的传递更稳定。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适合于人力驱动的实施实例原理图
附图2适合于机械高速驱动的实施实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适合于人力驱动的实施实例原理图
图中1车架,2车叉,3摇臂,4转向链,5齿条滑块,6自行车飞轮,7齿轮,8链条,9铰链,10飞轮,11往复轮,12往复绳(用来使左右大拐能够往复运动),13脚蹬,14大拐,15,车轮,16带有双向向心推力轴承传动杆
这里采用直接利用往复动力的方式,双向向心推力轴承(或球面副连接的)传动连杆(16)。直线双面齿条双齿轮(5,7),双飞轮(6自行车飞轮)。以简化机构的复杂程度,降低制造成本。同时也适合于人力做功具有非连续性,速度较慢的特点。
附图2适合于机械高速驱动的实施实例原理图
图中1车架,2车叉,3动力输入轮,4动力输出轮,5输出端曲轴,6输入端曲轴,7输入端L型曲轴连杆,8输出端L型曲轴连杆,9,10铰链,11带有双向向心推力轴承的桶状滑块连杆,12带有双向向心推力轴承的滑块连杆,13转向齿轮。
本机构采用了旋转动力驱动方式,其装置采用两个单拐曲轴(5,6)来进行旋转动力与往复动力之间的转换。并利用两个L型连杆(7,8)与包含双向相心推力轴承的桶状传动连杆(11)来传递往复动力,其中L型连杆(7,8)还与桶状连杆内部的另一双向向心推力轴承(12)通过铰链(9,10)相连,用以消除曲轴传动的死点。由于本机构动力传递的连续性好,所以适应了机动驱动速度高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勇虎,未经金勇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39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饰画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数控机床旋风切削刀架静压回转进给支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