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口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4128.3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黄锦池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28 | 分类号: | B25B13/28;B25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口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扳动零件时不需要反复地结合、脱离,而具有使用上相当顺手、效率高、可连续操作的开口扳手。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说明一般开口扳手的结构与功能的现有的开口扳手的结构示意图。一般常见的开口扳手100,包含一个操作柄10以及二个分别连接于该操作柄10两端的扳手头11,所述扳手头11各包括二相间隔的固定夹颚111、二连接于所述固定夹颚111与该操作柄10的颈部112,及一个由所述固定夹颚111、该颈部112所界定的夹穴113。所述的固定夹颚111,各具有一面向该夹穴113且彼此平行的固定夹持面114。
在使用时,使用者会将该扳手头11的夹穴113套接于一个六角形的螺帽101外,使得所述固定夹持面114能与该螺帽101的对边平贴,接着扳动该操作柄10就可以将该螺帽101旋动。
然而,一般在使用这种开口扳手100时,一旦该操作柄10的旋转半径受到周边的结构阻挡就无法继续操作,必须要先将该扳手头11与该螺帽101脱离,再从另一个可行的角度结合后才可以继续使用,所以使用者常常需要反复地将两者脱离与结合,于是造成许多操作上的不便与困扰,尤其是在狭窄或不易触及的操作空间使用时,原本要将该扳手头11与该螺帽101相结合已经不易,如今又要反复地将两者脱离与结合,于是就会大幅地增加操作困难度及降低操作上的效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开口扳手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开口扳手,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开口扳手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开口扳手,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开口扳手,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开口扳手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开口扳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一种扳动零件时不需要反复地结合、脱离,以致于具有使用上相当顺手、效率高、可连续操作的开口扳手,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开口扳手,包含一个操作柄及一个连接于该操作柄一端的扳手头,该扳手头包括一个固定夹颚、一个间隔于该固定夹颚的活动夹颚、一个连接于该固定夹颚与该活动夹颚的颈部,及一个由该固定夹颚、该活动夹颚、该颈部所界定的夹穴,其中:该固定夹颚,具有一面向该夹穴且从该夹穴的开口处朝向该颈部延伸的固定夹持面,及一自该固定夹持面延伸到该颈部的凹陷面;该活动夹颚,是可转动地枢接于该颈部,并具有一个凸出于该夹穴内侧的棘块、一形成于该棘块上且面向该夹穴内侧而与该固定夹持面呈对应面的挡止面、一自该挡止面延伸且面向该夹穴开口处的推动面,及一面向该颈部的凹槽;以及该颈部,具有二个分别延伸于该活动夹颚两侧的枢耳,及一个对应于该凹槽的盲孔,该凹槽是介于所述枢耳之间,该扳手头还包括一个枢轴及一个弹性元件,该枢轴是穿伸过所述枢耳与该活动夹颚,该弹性元件恒连动该棘块的挡止面是面向该夹穴内侧,该弹性元件是一设置于该盲孔中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的一端是抵向该凹槽,另一端是抵向该盲孔内。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开口扳手,其中所述的扳手头的活动夹颚还具有一自该夹穴的开口处沿着该夹穴内侧延伸到该推动面的挡块,该挡块是面向该固定夹颚的固定夹持面且顶抵于所述枢耳。
前述的开口扳手,其中所述的扳手头的活动夹颚还具有一自该凹槽一侧延伸到该挡止面的空隙,及一位于该凹槽相反的一侧顶抵于该颈部的挡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史丹利七和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4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