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压器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4274.6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1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媒介科技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41/292 | 分类号: | H05B41/29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压 电灯 稳压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压器电路,尤其涉及将水银灯或钠灯那样的高电压放电灯点亮时使高电压稳定的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压器电路。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点亮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压器具有将铜线缠绕在硅钢板的结构,使用的使用频率为50Hz或60Hz,因此,硅钢板的线圈的功率损失及铜线共有的功率损失大、加重、体积变大,故难以设置或操作。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近年来,开发了利用半导体的各种电子式稳压器,但都对周边设备引起电磁波故障,引发电击事故等,在安全方面暴露了问题。在图1中图示了用于解决这样的问题的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压器电路。参照图1可知,降压变换器(Buck converter)10包括:晶体管TR1、及齐纳二极管(zener diode)Z1、电容器(capacitor)C6、C7、二极管D1、D3、D4、电压控制逻辑(control logic)IC2、和变压器(transformer)L1,将380V的直流电压变换为交流电压后进行升压,再将其变换为直流电压。标准电压生成部12包括:电阻R23、R24、R25、和齐纳二极管Z3,并生成标准电压Vref。整流器(commutator)14包括:脉冲调幅控制器IC3、电容器C13、C14、C15、C16、电阻R26、R27、和晶体管TR2、TR3、TR4、TR5,并控制如下,即:从上述降压变换器10接收被变换的直流电压,并向点火器(ignitor)16供给恒定电流。点火器16包括:电容器C2、变阻器(varistor)D2、线圈L2、变压器L3、齐纳二极管Z4、Z5、Z6、Z7,并接收从上述整流器提供的电压,产生高电压,将其向高电压放电灯(discharge lamp)18施加。高电压放电灯18通过从上述点火器产生的高电压而被点亮。电流检测部20在从上述点火器16产生的高电压反馈时通过电阻R1、R2、R3来检测电流量。电压检测部22通过电阻R6、R7检测从上述降压变换器10输出的电压值。监控定时器(watchdog timer)24包括:电阻R12、R13、R14、R15、R16、电容器C5、C8、晶体管TR6、运算放大器OP1,并且以设定的时间单位输出用于感测与标准电压比较是否有高电压的异常的脉冲。电流及电压错误(error)感测部26包括:电阻R4、R5、R10、R11、R17、R18、R19、电容器C9、C10、C11、齐纳二极管Z2、电压及电流控制控制逻辑IC1,并且从电流检测部20、及电压检测部22向其输入检测的电流值及电压值,从而,所述电流及电压错误感测部26对应于从上述监控定时器输出的脉冲信号而感测电压及电流错误状态。点火器电压控制部28包括:电阻R20、R21、R22、电容器C12、二极管D5、运算放大器OP2,并控制如下,即:向上述点火器16施加恒定电压。
如上所述的以往的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定器电路在70W至140W的容量范围内可以使用,但例如在高容量、250W以上的情况下,电流的容量增加,降压变换器10的电压控制逻辑IC2被损坏,导致不能使用的问题。
另外,在高电压放电灯18被点亮之前,由于点火器16的运行而导致在灯两端产生高电压,并且在几KV的高电压下高电压放电灯18被点亮后,DC连接电压降低到130V,导致点火器16不能再运行。但是在由于电压控制逻辑IC2的损坏及高电压放电灯18的损坏而导致高电压放电灯18不能被点亮的时,从点火器16继续产生点火脉冲,从而导致控制恒定电流流向点火器16的整流器14的晶体管TR2~TR5被损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高容量的消耗功率下使用,且减小消耗功率的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定器电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所述的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定器电路,即:在由于电压控制逻辑及高电压放电灯的损坏而导致高电压放电灯不能被点亮时,从点火器不产生点火脉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所述的高电压放电灯的稳定器电路,即:在供给用于点亮高电压放电灯的电源后,经过设定时间后,从点火器不产生点火脉冲,从而,实现高电压放电灯的寿命延长,且预先防止电击事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媒介科技株式会社,未经媒介科技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42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