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变矩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4498.7 | 申请日: | 2007-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坂时存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1/04 | 分类号: | F16H4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萍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力变矩器 | ||
1.一种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输入部;
输出部:
与上述输入部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泵轮;
与上述泵轮对置且与上述输出部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涡轮;
具有设置在上述泵轮的内周部和上述涡轮的内周部之间的叶片的定子;
分别设置在上述定子内周侧的轴向两侧且承受作用于该定子的推力的推力轴承;
转矩通过在上述泵轮、上述涡轮和上述叶片所形成的循环区域内循环流动的流体从上述输入部传递到上述输出部,
上述定子,包括,以相对于液力变矩器的支撑台禁止转动的状态予以设置且大致呈环状的非转动部件,大致呈环状且设置在上述非转动部件外周侧的可转动部件,以及设置在上述非转动部件与上述可转动部件之间且支撑上述可转动部件并容许其相对于上述非转动部件仅向一个方向转动的单向离合器,
上述可转动部件,包括,内周面与上述单向离合器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圆筒状部,以及大致从该圆筒状部的轴向中央部向该圆筒状部的径向外侧延伸且轴向厚度薄于该圆筒状部的延设部,
上述各推力轴承,在上述圆筒状部的外周侧从轴向两侧夹持上述延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可转动部件,包括,包含上述叶片且内周侧具有第1连接部的外周侧部件,以及外周侧具有与上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第2连接部的内周侧部件,
上述内周侧部件,由结构钢构成,包含上述圆筒状部和上述延设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接部与上述第2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采用花键嵌合,且两者的轴向相对移动通过轴向卡止部件予以禁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圆筒状部的内周面形成为与上述单向离合器的卡合元件抵接的单向离合器外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机械性地直接连接上述输入部和上述输出部的锁止离合器;
在上述锁止离合器处于连接状态时,吸收上述输入部和上述输出部之间的转矩变动的锁止离合器缓冲器;
上述锁止离合器缓冲器,相对于上述定子并列设置在该定子的轴向的一侧,
上述可转动部件,其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在轴向上向相反于锁止离合器缓冲器的一侧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该液力变距器的支撑上述泵轮一侧的外形形状为,形成上述循环区域的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的基部以规定位置为隆起起点予以隆起,
上述可转动部件,包括,包含上述叶片且内周侧具有第1连接部的外周侧部件,以及由强度高于上述外周侧部件的材料构成且外周侧具有与上述第1连接部连接的第2连接部的内周侧部件,
上述第1连接部与上述第2连接部连接的连接部,其径向位置位于上述隆起起点的外周侧且位于上述循环区域的最内周位置的内周侧,
上述内周侧部件的位于上述连接部的内周侧的规定位置的轴向厚度,薄于上述连接部的轴向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接部和上述第2连接部的至少一方,内周侧的轴向厚度薄于外周侧的轴向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部件的材料为结构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连接部和上述第2连接部的上述连接部采用花键嵌合,且两者的轴向相对移动通过轴向卡止部件予以禁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周侧部件的内周面形成为与上述单向离合器的卡合元件抵接的单向离合器外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力变矩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机械性地直接连接上述输入部和上述输出部的锁止离合器;
在上述锁止离合器处于连接状态时,吸收上述输入部和上述输出部之间的转矩变动的锁止离合器缓冲器,
上述锁止离合器缓冲器,相对于上述定子并列地设置在该定子的轴向的一侧,
上述内周侧部件,其外周侧相对于内周侧在轴向上向相反于锁止离合器缓冲器的一侧偏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44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