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配套于燃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的阀门的手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6102.2 | 申请日: | 2007-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邱柏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柏康 |
主分类号: | F16K31/60 | 分类号: | F16K31/60;F16K31/05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05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套 燃气 泄漏 电动 启闭 装置 阀门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的配套阀门,具体讲是一种配套于燃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的阀门的手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燃气(如液化气)泄漏报警控制装置种类很多,结构各异,但大多都只能在带电状况下工作,一旦停电将失去切断或开启气源的功能。
登载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其专利号为ZL 200420082435.7的本申请人的在先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化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其配套阀门的阀体安装在与电动启闭器固定在一起的支架上,阀门的整体式刚性手柄的一端与连接旋转式阀芯的阀杆固紧,手柄的另一端嵌入电动启闭器的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开口槽内。当电动启闭器接收到可燃气体泄漏报警控制器的阀门关闭信号时,电动启闭器的启闭旋臂,则带动手柄及阀杆阀芯向顺时针方向旋转90°而将阀门关闭;反之,当电动启闭器接收到可燃气体泄漏报警控制器的阀门开启信号时,电动启闭器的启闭旋臂,则带动手柄及阀杆阀芯向逆时针方向旋转90°而将阀门开启。该启闭装置克服了原有启闭装置由于电机旋转力所导致的对阀门和电机的损坏等缺点,且该装置能在断电情况下手动开启和切断气源。但由于与电动启闭装置相配套的阀门手柄是整体式刚性手柄,在停电情况下,若需手动开启或关闭阀门时,必须将电动启闭器的上下支架与阀体固定的装置如旋紧在螺杆上的蝶形锁紧螺母松开,使手柄与电动启闭器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脱离后,方能用手开启或关闭阀门,这种操作非常麻烦,特别是当电动启闭器处于常开状态下停电,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繁琐的关闭过程,给用户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在停电状态下能够快速启闭阀门的配套于燃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的阀门的手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配套于燃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的阀门的手柄,手柄的一端与安装在电动启闭器的支架上的阀门的与旋转式阀芯连接的阀杆固紧,手柄的另一端嵌入电动启闭器的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内,所述手柄分成前后两部分,其一段嵌入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内的手柄后部与其前端与阀杆固紧的手柄前部为向下可折式连接或可拆式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配套于燃气泄漏电动启闭装置的阀门的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手柄分成前后两部分,其一段嵌入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内的手柄后部与其前端与阀杆固紧的手柄前部为向下可折式连接或可拆式连接,使得手柄从电动启闭器的启闭器旋臂凹槽中脱开非常方便,在停电状态下能够快速启闭阀门,消除了紧急状态下因关闭迟缓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操作简单、快速、可靠。
作为改进,所述的手柄后部与手柄前部为向下可折式连接的连接处有使手柄后部与手柄前部的连接段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的复位装置,这样使操作更简单、更快速、更可靠。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手柄后部与手柄前部为向下可折式连接指铰接;所述复位装置指扭簧,这同样是使操作更简单、更快速、更可靠。
作为再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铰接优选以下具体结构:手柄前部的后端和手柄后部的前端各有一对对称的凸耳,每个凸耳上均有一个同心销孔,铰销胀紧在设于手柄前部后端的该对凸耳的同心销孔内,手柄后部的前端的该对凸耳的同心销孔则活动套合在铰销上,同样套在铰销上的扭簧的两端分别抵至手柄前部的后端底部和手柄后部的前端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柄常规使用时即其后部一段嵌入电动启闭器的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手柄常规使用时即其后部一段嵌入电动启闭器的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内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手柄常规使用时前后部连接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手柄在停电使用时即其后部脱离电动启闭器的旋臂的向下开口的凹槽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电动启闭器;2、支架;3、固紧手柄的螺母;4、蝶形锁紧螺母;5、阀体;6、手柄前部;6.1、设于手柄前部的一对凸耳;7、铰销;8、扭簧;9、手柄后部;9.1、设于手柄后部的一对凸耳;10、启闭器的悬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柏康,未经邱柏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非对称轮廓转子的容积转动机器
- 下一篇:潜水电泵电缆引入密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