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全自动供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6676.X | 申请日: | 200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1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权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A61M16/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全自动 供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全自动供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氧气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法,一种是化学法。采用物理法通常是利用储存有氧气的高压储气瓶进行供氧、或者采用分子筛式制氧机即时地从空气中收集氧气进行供氧;利用高压储气瓶进行供氧的缺点是所用储气瓶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因此一般高压容器较为笨重,携带使用较不方便;而采用分子筛式制氧机制氧,其缺点是不仅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还需要有市电供应才可进行;如果是在野外的高山上,例如在青藏高原,人迹罕至,气压稀薄,反而是采用化学方法制氧对缺氧人员供氧的方式更为可取。化学制氧一种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在一起即可快速使放出氧气的化合物分别置于各自的容器内,并设置一装置,当启动该装置时,可将这些化合物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氧气,其优点是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携带方便,无需市电供应,无论是在运动中还是静止时均可使用。
专利文献CN2484982Y公开了一种氧气发生器,包括储液装置、催化反应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和调节阀,储液装置与催化反应装置之间通过调节阀连接,催化反应装置通过气液分离装置相连,所述的储液装置包括储液胶囊,储液胶囊开口端紧密配装有胶囊塞,下部开设有通孔,储液胶囊配置于保护壳体中,保护壳体上开设有呼吸孔;所述的调节阀包括一锥形阀体及位于锥形阀体内的锥形橡塑类阀芯和阀杆,阀体上一侧设有进口顶杆,另一侧设有出口穿刺管,进口顶杆与储液胶囊塞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的催化反应装置包括一壳体和壳盖,壳盖上开设有进液口和气液出口,进液口与调节阀的出口穿刺管相连通;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一气液分离容器,气液分离容器顶部一侧配装有一伸入容器底部的气液导入管,另一侧开设有注水口,侧壁上部配装有氧气导出管,气液导入管与催化反应装置气液出口相连通。该种氧气发生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效率较高、供氧速度和供氧量调节方便的便携式全自动供氧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全自动供氧器,包括外壳、储液室、催化反应室、加湿室,所述储液室、催化反应室、加湿室依次连通;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用于把储液室中的液体抽入催化反应室中的电动式抽液装置。
所述电动式抽液装置包括连接柄、与连接柄转动连接的摇柄、与摇柄转动连接的偏心轮、驱动偏心轮转动的原动机、与连接柄连接的抽液管;所述抽液管包括进液口、出液口、和设置在管体中的用于将液体从进液口抽进并从出液口排出的抽液组件,所述出液口与催化反应室连通。
所述抽液组件包括用于封堵进液口的滚珠、空心杆、套设在空心杆上且可沿着空心杆上下滑动的阀塞、固定在空心杆上的用于限定阀塞移动距离的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设置在滚珠和下限位件之间的弹簧、设置在抽液管管体内的密封槽、设置在密封槽内且套设在空心杆上的密封圈;所述空心杆上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设置在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之间,所述出口设置在上限位件的上方、且与催化反应室连通;所述阀塞与抽液管内壁紧密配合;所述密封槽设置在空心杆的出口上方。
所述阀塞内孔的孔径大于空心杆的外径,所述阀塞的外径大于抽液管管腔的内径。
所述储液室与催化反应室之间通过进液单向阀单向导通;所述进液单向阀的进口与抽液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进液单向阀的出口与催化反应室连通。
所述储液室设有用于加入液体的加液口和用于排出液体的排液口。
所述催化反应室设有用于加入物料的加料口和用于排出物料的排料口。
所述加湿室设有用于加水的加水口和用于排水的排水口。
所述加湿室设有用于控制氧气排出量的流量控制阀。
所述催化反应室与加湿室之间通过进气单向阀单向导通,所述进气单向阀的进口与催化反应室连通,所述进气单向阀的出口与加湿室连通。
所述催化反应室还设有防爆安全阀。
所述储液室、催化反应室、或加湿室设有用于观察液面高度的液面计。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权,未经张文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67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透气鞋
- 下一篇:铁路油压减振器综合性能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