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7483.6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苟仕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杰 |
主分类号: | C07C59/08 | 分类号: | C07C59/08;C07C51/41;A61K9/14;A61K31/19;A61P3/14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丛 |
地址: | 110164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乳酸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采用纳米对撞机制备纳米乳酸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代生物医学研究表明,钙不仅是人体骨骼的重要成分,而且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体常量元素中占第五位,钙在人体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Hydroxyahatile,Ca10(po)6(OH)2]的形式存在,钙对血液凝固、神经肌肉的兴奋、细胞的粘着、神经冲动的传递、细胞膜功能的维持、酶反应的激活,以及激素的分泌等功能都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然而,钙对人体来说是一个对源性物质,在一个生理作用后钙就被人体代谢到体外。可以说,大量的钙盐和钙离子源源不断进入人体内,又匆匆忙忙地排出体外,这样就造成人类在一生中需要不断的从体外补充钙。因而,国内外多年来研制高吸收率、无毒付作用的补钙剂一直是科学家们攻克的重要目标,科研单位的重要课题,生产单位的重要选项。
人类普遍存在缺钙现象,西方人缺钙,东方人也缺钙,中国人因膳食以热食为主更缺钙。据我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龄前的儿童缺钙率高达60%,成年人也普遍缺钙,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婴幼儿缺钙影响正常的发育,婴幼儿缺钙可引起发育上的五迟,即长发迟,出牙迟、站立迟、行走迟及说话迟,有的婴幼儿因缺钙引起多汗、夜蹄、厌食、便秘、烦燥,严重缺钙还能引起软骨、河偻、方头、鸡胸、串珠肋、蛙腹、罗圈腿、身材矮小、智力差等。因此,婴幼儿钙补充的充分与否,关系到一生的健康。
中老年人不少患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疾病,更有多数中老人经常出现腰酸腿疼,全身乏力,易抽筋、易骨折等现象,多数是由于缺钙引起的。
妇女终身缺钙,孕妇怀孕后第一季度每天需补100毫克钙,第三季度每天要补充1500毫克钙。绝经后的老年妇女特别容易患骨质疏松,有时每天的摄入量也要达到1500毫克。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专家们对38-49岁的成年人进行补钙试验表明:钙可降低血胆固醇6%、低密度脂蛋白11%、载脂蛋白7%;钙每天能够多排除饱和脂肪酸6-13%,从而有效地减轻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缺钙可以引起高血压、心脏病、肠癌等疾病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据调查,目前我国患骨质疏松的人有6300万,其中约有1500万人发生过骨质疏松性骨折,花费150亿元的医疗费。
人类补钙确属必要,现在不仅百姓在填饱肚子后要花钱补钙买健康;而且营养学家也在关注中国人的补钙问题。
人的一生要有两个补钙高峰,一个是从出生到20、30岁,另一个是到中老年后,人的骨密度高峰到20岁,有的要到30岁才达到。因此,人从出生到20、30岁期间是否获得充分的钙,决定老年骨质疏松来的早晚,所以年轻时要补钙,老年人因激素变化,发生骨代谢丢失,常常发生骨质疏松等缺钙疾病,更需要补钙,妇女同男性一样在婴幼儿、青年期要补钙,而在怀孕期要特殊补钙,在更年期后要重点补钙。
发达国家每人每天平均补一克的钙,中国若达到这种水平,按现在3.48亿城市人口计算,每天需348吨,全年需1.27万吨,到2010年,我国城万人口出现在的29%仍将上升为35%,达到4.2亿人口,对钙的需求量会随之增大。
农村人尽管因晒比城市人多缺钙化城市人好一些,但因饮食习惯与城市人基本相同,仍然是缺钙,比如到处可看到弯腰、驼背的农村人。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补钙的意识也会逐渐增高,对钙制剂来说,农村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
补钙制剂除制成钙制剂外,还可以做各类食品的添加剂,如在饮料、牛奶、饼干、面包等食品中添加钙制剂,对人口众多的中国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缺钙是人类的普遍现象,而补钙又是世界性难题。
据报道,国内外的钙制剂有200余种,从钙制剂性能来分,可分为无机钙和有机钙,无机钙常见的有从贝壳、珍珠粉、动物鲜骨制取碳酸钙、多羟基碳酸钙,从矿物中制得的碳酸钙,还有化学合成的碳酸钙、磷酸氢钙、磷酸钙、氯化钙、氧化钙等,有机钙主要有乳酸钙、醋酸钙、葡萄酸钙、柠檬酸钙、枸橼酸钙、马来酸钙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杰,未经陈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7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