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频目标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7862.5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帆;佟新鑫;王旭;栗霄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110016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频 目标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频目标生成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视频目标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标跟踪是图像处理技术中较热门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各种目标跟踪技术层出不穷,这些新技术被有效的应用到若干视频处理系统中。一般来说,视频处理系统的跟踪器是以输入的视频图像(包括电视图像、红外图像等)作为目标的提取媒介并加以跟踪。对于一套视频处理系统来说,在研制的前期测试其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目标发生器生成包含目标信息的视频作为输入,对目标跟踪的状况加以标记,输出跟踪结果。为了有利于系统开发,应加设一种简单易用的前期跟踪性能测试模块,但这种技术方案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被应用在目标跟踪算法验证与视频设备信号检测等领域、更有利于系统开发、成本更低的视频目标发生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主控模块,通过串行通讯接口与上位机信息交互,通过数据总线向视频信号产生模块写入数据,对视频信号产生模块进行初始化;为目标信息叠加模块指定工作状态;
视频信号产生模块,按照配置要求生成行场同步信号、行场消隐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输出不同制式的视频信号分量;经过驱动电路进行放大、增加驱动能力后作为目标信息叠加模块的输入;
目标信息叠加模块,由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和视频叠加模块构成,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以行场消隐信号或同步信号作为时序基础,生成目标信息送至视频叠加模块;视频叠加模块接收复合同步信号,进行目标的生成;生成的目标视频信息输出至外围电路,作为待检测设备的视频输入。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由I2C数据存取模块、字符信息生成模块、目标信息生成模块、数据通讯控制模块组成,I2C数据存取模块通过I2C控制总线读入来自主控模块的控制信息,将所述控制信息送至字符信息生成模块,用来生成字符信息;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以行场消隐信号或同步信号为时序基础,生成目标信息及自检信号,结合字符信息分别提供给视频叠加模块和主控模块;数据通讯控制模块输出一方面给主控模块,用于信息交互;另一方面接至跟踪系统,用于测试。
本发明优点如下:
1.本发明可以用于作为前期跟踪性能测试模块,采用本发明可以更有利于系统开发。
2.本发明具有完备的系统自检功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3.本发明能够快速高效的生成模拟目标信息,能够集成到许多高速视频处理系统中。
4.适用范围较为广泛。本发明作为模拟视频目标生成模块,系统硬件成本较低,可集成到多种视频处理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内部逻辑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视频目标发生装置由主控模块MCU、视频信号产生模块(本实施例采用74act715)和目标信息叠加模块组成,其中:
主控模块MCU,采用80C196,通过串行通讯接口与上位机信息交互,通过数据总线向视频信号产生模块内的配置寄存器写入数据对视频信号产生模块进行初始化;为目标信息叠加模块指定工作状态;
视频信号产生模块,按照配置要求生成行场同步信号,消隐信号和复合同步信号,输出不同制式的视频信号分量;经过驱动电路进行放大、增加驱动能力后作为目标信息叠加模块的输入;
目标信息叠加模块,由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和视频叠加模块构成,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以行场消隐信号或同步信号作为时序基础,生成目标信息送至视频叠加模块;视频叠加模块接收复合同步信号,进行目标的生成;生成的目标视频信息输出至外围电路,按CCIR体制调整输出电位,作为待检测设备的视频输入。
视频信号产生模块可以通过不同的寄存器配置输出不同制式的视频信号分量,其中可选择的制式包括PAL、NTSC或SECAM;可选择输出的视频信号分量包括行场同步信号、行场消隐信号、复合同步信号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7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