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堵塞高效啮合型转子冷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58516.9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8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高巍;李国胜;徐季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82 | 分类号: | B29B7/82;B29B7/22;B29B7/10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于忠晶 |
地址: | 11603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塞 高效 啮合 转子 冷却 机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炼机的啮合型转子,特别是啮合型转子的冷却结构。
二、背景技术
密炼机是橡胶工业中的重要加工设备。作为密炼机关键部件转子,其结构设计优劣直接影响着密炼机的工作性能、生产效率和混炼胶料的质量,对后续生产工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密炼机的设计中,为了保证塑炼、混炼的顺利进行,提高胶料的质量,要求密炼机有很好的冷却效果。在炼胶过程中,转子处的热量最难于散发,因为它始终处于密炼室内,与外界基本没有热传导,又因强度要求所需金属厚度较大,所以它向外传递热量的能力很低。转子冷却能力的好坏,是影响排胶温度、防止胶料烧焦、早期硫化和炼胶质量的关键因素,尤其对高压、快速密炼机来说,转子的冷却效果显得更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啮合型转子的冷却管呈螺旋管状且直接通到各棱的顶部,使冷却水道更大且更贴近工作表面,并且采用单向强制循环冷却,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但是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其冷却水流道设计存在三点致命的不合理:
1、共有7处90°急转弯,2处(图4中8-9)大反转弯,不仅增大了水流阻力,降低了流速,直接影响热交换效率。
2、在上述各急转弯处,极易使水垢、杂物等积聚而堵塞流道,直接关系到整个转子的冷却失效。
3、这种堵塞有时几乎无法疏通而致使转子报废。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啮合型转子冷却机构的三点致命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无堵塞高效啮合型转子冷却机构,结构优化,冷却效果提高,无堵塞。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堵塞高效啮合型转子冷却机构,单向强制循环冷却,冷却管无直角回路和180°大反转弯。
所述冷却管呈螺旋状,采用交叉直通流道连通螺旋冷却流道。
所述交叉流道冷却角度为150°。
所述回路冷却管采用钝角回路冷却管。
所述回路冷却管钝角角度为150°。
本发明最大限度的优化了现有啮合型转子冷却机构,取消了现有冷却水流道中的7处直角回路和2处180°大反转弯,取而代之的是无直角回路、无180°大反转弯,更结合最大冷却面积,采用交叉直通流道及150°斜线冷却管水流道,既大大提高了冷却水流动的顺畅性,有效地避免了水道中水垢等杂质的淤积,同时增大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从根本上消除了原有流道上述三条致命隐患,此种啮合型转子的冷却结构填补了国际空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啮合型转子冷却水流道剖面图。
图2为传统啮合型转子冷却水流道展开图。
图3为传统啮合型转子冷却水流道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啮合型转子冷却水流道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啮合型转子冷却水流道展开图。
图6为本发明啮合型转子冷却水流道立体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的无堵塞高效啮合型转子冷却机构,其展开图如图5所示,立体图如图6所示,为单向强制循环冷却,冷却流道11呈螺旋状,冷却流道无直角回路(1、2、3、4、5、6、7)和180°大反转弯(8、9),采用交叉直通流道10连通螺旋冷却流道11,较佳的交叉流道冷却角度为150°;回路冷却流道采用钝角回路冷却流道,较佳的冷却流道回路钝角角度为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