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改性技术加工RB-SiC超光滑表面反射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9200.1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0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公发全;刘万发;李刚;董闯;牟宗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5/08 | 分类号: | G02B5/08;B24B29/02;C04B41/81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 驰;周秀梅 |
地址: | 116023***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改性 技术 加工 rb sic 光滑 反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RB-SiC超光滑表面的加工方法,用于光学加工领域的 RB-SiC反射镜的光学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碳化硅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光学材料。由于碳化硅具有较 高的弹性模量,适中的密度,较小的热膨胀系数,较高的导热系数和耐热 冲击性,因此世界上各航天大国的研究者均将其列为空间光学遥感器优选 的反射镜材料。SiC陶瓷因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若干种,常用于反射镜的 有热压烧结SiC(HP-SiC)、反应烧结SiC(RB-SiC)、常压烧结SiC(Sintered SiC,SSiC)和化学汽相沉积SiC(CVD-SiC)。HP-SiC和CVD-SiC不易 制备复杂形状的反射镜镜体;SSiC的制备工艺复杂,烧结收缩率大,一般 达到了10%-15%,且所需设备十分昂贵;而反应烧结工艺能够制备大尺寸、 复杂形状的SiC陶瓷制品,制备温度低、烧结时间短、制作成本低、所得 SiC烧结体结构几乎完全致密,但与CVD-SiC相比较,其机体还存在微米 级的微孔和空隙,这使得RB-SiC光学基底材料进行光学抛光难以达到1nm 以下的表面粗糙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RB-SiC材料内部存在微孔,难于加工成超光滑表面的问题。由 于实际中只是需要加工表面的超光滑,因此只需要将表面制作成十分致密 的致密层,并将其抛光,达到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和面形,即可以满足一 些工业上的应用。基于此思想,本发明采取表面改性的加工方法对RB-SiC 机体表面进行重整或修饰,使得机体表面形成一个几微米到百微米的致密 层,并且有利于光学再加工及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表面改性方案为:
将表面改性技术和光学加工技术结合起来,针对基底材料存在的微孔问 题,以及器件对于表面的独特要求,直接针对表面问题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表面改性的具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基底表面沉积可以进行光学机械加 工的致密层,以在该层上实现光学加工的超光滑表面。另一种是采用瞬态 能流在RB-SiC表面自产生致密化的加工层,以进行光学二次加工实现超光 滑表面。
1)在对RB-SiC基底表面进行致密化的表面改性前,首先采用常规光 学加工方法对RB-SiC基底进行研磨抛光,加工成所需要的面形和尽可能高 的表面光洁度;
2)然后将在RB-SiC基底采用表面沉积或能流注入方法产生一层致密 化的加工层;
在RB-SiC表面上沉积加工层的方法:所述沉积的光学二次加工层,不 受沉积条件和方法的限制,可采用物理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化学的方法,可 采用电镀、离子镀、蒸发镀、电弧离子镀、电子束蒸镀、离子溅射、磁控 溅射或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沉积,制作方法丰富,但需要沉积无空洞缺陷 的、致密的光学加工层(即要求该加工层一定要致密没有空洞,这主要受 到具体工艺、加工条件的限制)。所沉积的光学二次加工层的厚度2-200微 米。沉积的光学二次加工层的材料为Si、Ni、SiO2、SiC、Zr、Ge、Cr、ZrN、 CrN、Cu、Fe或Zn等,有利于光学二次加工。
采用瞬态能流在RB-SiC表面自产生致密化的加工层:例如:强激光束 照射RB-SiC基底表面、电子束能流轰击作用等,使得表面微区空洞析出, 形成致密的表层;瞬态能流密度在1000-5000J/cm2,重复作用2-5脉冲;所 述瞬态能流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需要将RB-SiC基底材料放在真空室内进行, 真空室压力低于10-2Pa;瞬态能流受能流设备能量的限制,需要采用扫描的 方法对大尺寸的RB-SiC基底进行处理。
这两种方法均能使得RB-SiC表面加工的粗糙度达到1nm(rms)以下。
3)最后对致密化的加工层再进行常规光学的二次加工,对RB-SiC基 底进行研磨抛光。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RB-SiC的超光滑表面加工,同时适用于其它类型具有微 孔结构基底;本发明是一种表面改性技术和光学机械加工相结合的加工方 法,其针对RB-SiC存在的微孔缺陷,利用表面改性技术使得待加工RB-SiC 基底表面致密化,然后再进行光学二次加工,以实现RB-SiC基底表面的粗 糙度小于1nm(rms)水平。因此本发明为以具有微孔材料为基底的超光滑 表面加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92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