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状光源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59625.2 申请日: 2007-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1191607A 公开(公告)日: 2008-06-04
发明(设计)人: 有田研二;坂本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F21V8/00 分类号: F21V8/00;G02F1/133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雪梅;刘宗杰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光源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光源的面状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面状光源装置,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非自发光型显示装置的面状光源装置中,有侧光方式(也称边光方式)或者正下方型的面状光源装置。侧光方式的面状光源装置把光源配置在后框的侧面部,正下方型的面状光源装置把光源配置在面对显示部的后框的背面侧。

另外,在侧光方式的面状光源装置中,具有用于把来自光源的光导向所希望的方向的导光板,通过把从由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以下称CCFL)等的线光源或者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称LED)等的点光源构成的光源射出的光在导光板内反射,并由导光板内设置的扩散图形进行扩散,向显示面射出光。

再有,配置与后框夹持导光板的中间框,在导光板的显示面侧具有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侧配置有支撑显示面板、中间框以及后框、并具有开口部的前框。

在现有的面状光源装置中,通过在中间框的侧面设置台阶部,并把在后框上设置的爪部嵌合到中间框的台阶部中,来固定中间框和后框。

另外,在现有的面状光源装置中,也有如下的面状光源装置,即通过在连接中间框的侧面的后框的啮合片上设置窗,并与中间框上设置的突起进行啮合,来进行中间框与后框的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40394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需要在中间框的侧面设置台阶部或突起,就增大了中间框的侧面的厚度。另外,由于中间框的侧面与后框的侧面重合,所以面状光源装置的框区域变宽。

进而,还存在基于光源产生的热量,使光源周围成为高温,光源的发光光束降低,而且光源的寿命、可靠性也降低的问题。这里,也存在要求增加灯反射器与后框的接触面积,并且设置中间框和后框的固定结构也变得困难,由振动或冲击引起移动这样的课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中间框上设置的突起,与反射板的侧面不重叠,所以从中间框组装面状光源装置时,存在不能进行反射板的位置限制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光源的面状光源装置中,不增加制造工序,且装配性、耐振动·冲击方面优良的窄框的面状光源装置。

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光源;光源支撑部件,配置为支撑所述光源;导光板,该导光板具备将从所述光源入射的光进行出射的出射面;后框,以支撑所述导光板的方式配置;以及树脂框,该树脂框具备与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相对的所述光源支撑部件侧面的相反侧的面重叠、且在所述后框的板厚内与所述后框连接的连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面状光源装置,能得到不增加制造工序,且组装性、耐振动·冲击方面优良的窄框的面状光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面状光源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中间框与后框的连接部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中间框的凸部的正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后框的凹部的正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的其它的中间框与后框的连接部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中间框与后框的连接部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中的后框与前框的嵌合方法的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其它的中间框和后框的连接方法的图。

符号说明

1灯反射器,2光源,3导光板,3a导光板侧面,3b出射面,3c反出射面,4显示面板,4a显示面板的显示面,5光学板类,6反射板,7中间框,7a中间框开口部,7b中间框的侧面,7c中间框的凸部,7d中间框凸部的尖端的面,7e切槽,7f突出部,7g凹部,8后框,8a后框侧面,8b后框凹部,8c后框卡锁部,8d桥部,8e凸部,9前框,9a前框开口部,9b前框侧面,9c前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可适用的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为说明的明确化,在以下的记述中,适当地进行了省略以及简略化。另外,如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则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容易地变更、追加、变换以下的实施方式的各要素。

实施方式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96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