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加工茶油的碱化、脱色、脱臭综合锅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0379.2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5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万树文;杨孟君;金关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孟君 |
主分类号: | A23D9/04 | 分类号: | A23D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沈伾伾 |
地址: | 32390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加工 茶油 碱化 脱色 脱臭 综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工食用油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山茶油精加工过程中用于碱化、脱色、脱臭工艺的综合锅设备。
背景技术
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占世界油茶资源的80%以上。以油茶果子为原料加工的茶油,因其脂肪酸构成比较合理,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且不含黄曲霉素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E,是目前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用油之一,享有“油中之王”和“液体黄金”之美称,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深受城乡市民喜爱。
我国油茶的加工现状为:毛油基本由农民按传统方法压榨提取,存在出油率低、杂质含量高、颜色乌黑、不透明、酸值和过氧化值等严重超标,并在油脂中含有特殊的臭味组分,不能直接供应市场,故必需经茶油加工厂精制才能成为商品油上市。目前,各地采用的茶油精制加工技术大致需经脱胶(一般有水化脱胶和酸化脱胶)、碱炼-水洗脱酸(通过加入碱的方法,使游离的脂肪酸皂化形成水溶性的盐再经过水洗将其除去)、脱色(一般工业上采用吸附的方法)、脱臭(一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或高温真空进行脱臭)及冬化分提(在-5℃下冷冻48h)等工艺步骤,需分别使用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冬化锅才能完成。例如,湖南的庞文胜,毛洗荣,湖南省平江县林业局,茶油精炼工艺初探林业科技开发2004,18(1):54-55其工艺流程为:毛油→碱炼→水洗→脱色→滤压→脱臭→过滤→精制茶油和食用茶油。该炼油工艺中需分别使用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即将碱炼后的油从碱化锅中泵入脱色锅,以2℃/min的速度给锅升温,至90~100℃时,通过拉真空吸入相当于毛油重2%~4%的活性白土后,将油温升至105℃保持25~30min后降温;脱色后泵入脱臭锅,升温的同时拉真空,通过汽提脱臭并清除油中白土等杂质的异味;升温至175-180℃,真空-0.092MPa保持1h左右,可得出一级精炼茶油;升温至240℃,破真空维持660MPa气压,保持2~3h可得出高烹油。朱少新一种茶油加工新工艺,中国专利CN1667105公开(公告)日2005.09.14,工艺步骤为:(1)磷酸脱胶:在常温下,往浸出毛茶油中加入油重0.1%-0.2%的磷酸,其浓度为80%-90%,快速搅拌40min;(2)碱炼:在20%-30%℃低温下加入20%NaOH溶液,边搅拌边加碱,搅拌速度60r/min,后升温至60-65℃,升温时30r/min搅拌,然后静置8-10h,放出皂脚,再用油重的5%-10%的热水洗涤2次;(3)低温过滤:将碱炼后的油冷却至9-10℃左右,过滤;(4)脱色:先将过滤茶油在真空度为96kPa,温度为95-100℃,60r/min搅拌条件下脱水,至脱水锅内无水雾为止,然后加入油重的2%活性白土,脱色0.5h,脱色后的油在真空度为100kPa,温度为230℃条件下进行水蒸气蒸馏5h,然后冷却至70℃以下破真空,过滤而得成品茶油。
在炼油机械的研制方面,多篇文献涉及单独的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或填料式脱臭塔;例如,吉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所新型节能脱臭罐的研制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项目年度编号92215826),研制了一种节能脱臭罐,并采用该技术改造后的脱臭罐加工大豆油;安陆粮食机械厂 油脂脱臭锅 中国专利CN2216426公开(公告)日1996.01.03,申请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脂脱臭锅;刘智锋高忠霞(国内贸易西安油脂科学研究设计院 兰州市油脂加工厂)油脂精炼技术的新进展(I)中国油脂1998,23(2):3-6报导涉及到一种填料式脱臭塔等。
综上所述,一方面由于上述各工艺环节的界限比较清楚,所涉设备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均为专用,故生产场地与设备投入必然较大;另一方面现有的精制工艺需反复多次、多锅地加温与降温,既浪费了能源,又延长了加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成本;再一方面工艺中采用白土作为吸附剂,所加工成的山茶油往往已失去了茶油所特有的清香,也很难达到有机食用油的标准,从而难以实现茶油的真正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山茶油精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需分别使用碱化锅、脱色锅、脱臭锅才能完成相应各工艺,导致生产场地与设备投入大;经几次升温与降温的过程,能源浪费大,加工周期长,生产成本高;茶油产品失去了特有的清香,难以达到有机食用油标准等缺陷,提出一种以有机食品为标准,以保持茶油特有的清香为前提,投资省,能耗低,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食用安全的用于精加工茶油的碱化、脱色、脱臭综合锅。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孟君,未经杨孟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03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