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压倍力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3188.1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焕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焕彬 |
主分类号: | F15B15/02 | 分类号: | F15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压 倍力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压倍力缸,尤指具有更加稳定且传递效果更佳的气压倍力缸。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4,为现有增压缸的倍力机构示意图,其包括一增压部1与一倍力机构5;所述的增压部1是由二气压缸2串接组成,并在内分别设有一组活塞杆3与活塞4;所述的倍力机构5内则具有一连杆组6,其凭借长力臂驱动短力臂而形成两个阶段的省力输出,达到省力功效。
所述的现有结构在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所述的倍力机构20内设的连杆组25是以长力臂驱动短力臂而达到杠杆原理的省力功效,但连杆组25需设以长力臂的结构即造成空间上的限制,且若需达到高省力效果,即必需设以多阶段的长、短力臂转换,如此不但造成倍力机构20结构更庞大,且也造成构造复杂与机械传递效果不佳的问题。
又其增压部10内的二个活塞17在受到高压气体推动而前进或是回程动作时,常会发生二个活塞17作动效果不确实的缺点,如此造成增压部10的气压力量在传递在倍力机构20时的功率耗损,此种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非常的不实用,故有改良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气压倍力缸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所述的现有结构的倍力机构内设的连杆组是以长力臂驱动短力臂而达到杠杆原理的省力功效,但是连杆组需设以长力臂的结构即造成空间上的限制,且若需达到高省力效果,即必需设以多阶段的长、短力臂转换,如此不但造成倍力机构结构更庞大,且也造成构造复杂与机械传递效果不佳的问题。又其增压部内的二个活塞在受到高压气体推动而前进或是回程动作时,常会发生二个活塞作动效果不确实的缺点,如此造成增压部的气压力量在传递在倍力机构时的功率耗损,故亟有待在改进。
本发明气压倍力缸,其包括有一气缸单元、一倍力单元与一出力单元;所述的气缸单元是凭借高压气体作动;所述的倍力单元是组接在气缸单元的一端,用以将气缸单元的压力增倍输出,所述的倍力单元内设有两组传递装置,所述的传递装置包括有一输入杆与一肘节机构,所述的输入杆一端是枢接在气缸单元上,而输入杆相反于气缸单元的一端则枢接在所述的肘节机构上;所述的肘节机构一端枢设有一传递杆;所述的出力单元具有一与所述的二传递装置的传递杆相连接的出力轴,以提供一增倍输出的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气压倍力缸,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塞杆因与第二活塞杆是相互接设,故可确保两个活塞动作更稳定,且减少气压功率耗损。
2.本发明气压倍力缸,其中所述的倍力单元内的传递装置是利用肘节机构提供一省力效果,如此可凭借较小的气压作动功率,来达到增倍的出力效果,且在回程的动作也是相当平顺与快速。
3.本发明气压倍力缸,其中所述的倍力单元内可仅设单组的传递装置,也可设有多组的传递装置者,而出力单元则可设一连接件,以将倍力单元内的单组或多组传递装置所接受的力,集合传递至所述的出力轴而达输出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动作时的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动作时的状态图;
图4:为现有增压缸的倍力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增压部;2-气压缸;3-活塞杆;4-活塞;5-倍力机构;6-连杆组;10-气缸单元;11-第一缸体;111-气室;112-第一活塞;113-第一活塞杆;114-结合部;115-气道;12-第二缸体;121-气室;122-第二活塞;123-第二活塞杆;13-中座;131-穿孔;14-端座;15-端座;151-通孔;20-倍力单元;21-壳体;211-容置空间;22-承座;221-贯孔;23-传递装置;231-输入杆;232-输出杆;233-摆杆;234-传递杆;235-固定座;30-出力单元;31-罩体;311-容置空间;32-轴座;33-出力轴;3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与图2,本发明包括一气缸单元10、一倍力单元20与一出力单元30;所述的倍力单元20内设有肘节机构,以提供一增倍输出的力。其中:
所述的气缸单元10包括有两相互串接组成的第一缸体11与第二缸体12,所述的第一缸体11与第二缸体12之间连设有一具穿孔131的中座13,以使所述的二缸体11、12之间分别形成一气室111、121。而所述的第一缸体11内装设有一可在气室111内活动的第一活塞112,所述的第一活塞112螺设有一穿伸在中座13穿孔131内的第一活塞杆113。所述的第一活塞杆113的一端是形成有一伸入在第二缸体12的气室121内的结合部114,且所述的第一活塞杆113内设有气道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焕彬,未经吴焕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1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限位凸环的抽芯铆钉
- 下一篇:电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