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筒形喂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3323.2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7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秋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惠德洋行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屯门***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筒 形喂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喂药器,尤其涉及一种喂食小动物固体药品的针筒形喂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比较常见的喂药器多为喂食液体药的,并且主要多为给婴儿或者幼儿喂药,从结构上看,多为采用一可变形软筒体,在筒体内装药水,通过挤压筒体将药水射入婴幼儿口中,专利号为95242227.1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婴幼儿喂药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筒体1及其内可抽动的活塞2,其端部有出口,筒体1内的活塞2的尾端设有一环3,筒体1与其端部的支撑结构6连通,支撑结构6的顶端封闭、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堆成的(呈T形)的安全出口5,支撑结构6的外表面呈凹凸状波浪纹。使用时,向外拉出喂药器筒体1种的活塞2,使药水吸入筒体内,将喂药器的支撑结构6部分放入小孩口中保持嘴巴撑开,推活塞2将筒体1中的药水朝向两边脸颊从支撑结构6侧壁上的两个安全出口5进入口腔,完成喂药。上述喂药器能达到给婴幼儿喂液体药水的目的,但给口腔较长小动物喂药尤其是喂食固体药片时,则不能达到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筒形喂药器,其可克服现有喂药器的缺陷,不仅实用,而且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针筒形喂药器,其包括中空的筒体、推杆,弹簧及储药筒,推杆插设于中空的筒体内并可抽动,弹簧套设于推杆上并置于中空的筒体内部,储药筒套设于中空的筒体的一端。
所述的一种针筒形喂药器,筒体由首段、中段、末段三部分组成,首段与中段之间成型为锥体,中段与末段固定连接,首段上对称设置有两握手环,储药筒套设于中空的筒体的末段。
所述的一种针筒形喂药器,推杆由圆环、支撑体、圆盘、锥形杆组成,圆环设于推杆顶端,支撑体固设于圆盘与圆环之间,锥形杆与圆盘固定连接。
所述的一种针筒形喂药器,锥形杆上设有一环形凸起,其直径大于筒体末段开口的直径,其距离锥形杆末端小于1厘米。
所述的一种针筒形喂药器,弹簧的直径大于锥形杆的最大直径小于圆盘的直径,弹簧卡设于圆盘与锥体内锥面之间,未使用时,圆盘与锥体内锥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弹簧原长。
所述的一种针筒形喂药器,推杆圆环以下的长度与中空的筒体套上储药筒后的长度相等。
采用上述结构后,将固体药片置于储药筒中,并将针筒形喂药器深入到小动物的口腔深处,对插设于中空的筒体内部的推杆施加推力,则可将药片推入小动物的食道,迫使小动物吞下药片。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不仅实用,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图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部件推杆的结构图;
图6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2所示,其公开了一种针筒形喂药器,其包括锥体内筒体1、推杆2,弹簧3及储药筒4,推杆2插设于锥体内筒体1内,弹簧3套设于推杆2上并置于筒体1内部,储药筒4套设于筒体1的末段13上。
参考图3、4、5、6所示,中空的筒体由首段11、中段12、末段13三部分组成,首段11与中段12之间成型为锥体14,中段12与末段13固定连接,首段11上对称设置有两握手环111,筒体1在加工时一次成形。推杆由圆环21、支撑体22、圆盘23、锥形杆24组成,圆环21设于推杆2顶端,支撑体22固设于圆盘23与圆环21之间,锥形杆24与圆盘23固定连接,锥形杆在加工时一次成形。锥形杆24上设有一环形凸起241,其直径大于筒体1末段13开口131的直径,其距离锥形杆24末端小于1厘米。弹簧3的直径大于锥形杆24的最大直径小于圆盘23的直径,弹簧3卡设于圆盘23与内锥面141之间,未使用时,圆盘23与内锥面141之间的距离小于弹簧3原长。推杆2圆环21以下的长度即支撑体22、圆盘23、锥形杆24的总长与中空的筒体1套上储药筒4后的总长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惠德洋行,未经施惠德洋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3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