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识别信号应答方法及系统、标签和阅读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3620.7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4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炜;刘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G06K19/07;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识别 信号 应答 方法 系统 标签 阅读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识别信号应答方法及系统、标签和阅读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RFID(射频识别)应用越来越广泛。RFID不但可以替换目前的条形码,还可以应用于物流仓储中的仓库管理、身份识别、交通运输、食品医疗、动物管理、门禁防盗以及工业军事等多种应用场景,而且,RFID可以适用于环境条件特别恶劣的应用场景,所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标签tag和阅读器reader。标签是RFID系统的数据载体,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标识信息即标签ID,标签ID是固定的64bits数据。标签可以附着在目标对象上,以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的主要任务是向标签发射读取命令信号、接收标签返回的应答,并解码识别,然后,将解码后的信息传输至后台主机,以供后台主机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的其中一种方法是采用ISO18000-3通信协议,并采用无时隙无终止多标签阅读的ALOHA防冲突算法进行标签识别。该方法中,是以1个最小时间单位作为最小时间单元,标签接收到激活命令后,只要标签继续在信号的范围内,根据1个最小时间单位的值随机产生最小时间单位整数倍的应答间距,以标签ID传输时长作为应答时间长度。标签ID传输时长是指传输标签ID所占用的时间,应答时间长度是指标签应答所占用的时间。然后,标签按所述应答时间长度和应答间距向阅读器回发标签ID。这里所述最小时间单位也就是最小的时间长度。阅读器将对接收的信号即标签ID进行识别。
以下对现有技术方法举例说明。
假设标签传输时长为5个最小时间单位,首先阅读器发出一个wake-up命令,标签tag1,tag2和tag3都进行回发,阅读器进行识别。如表1所示,数字方格代表标签的应答,空白的方格代表应答间距,第一行是tag1的进行应答的时间段,第二、三行是tag2和tag3的进行应答的时间段。那么可以发现按这些时间段进行应答,应答过程中会发生部分冲突和全冲突。冲突情况同时参阅图1,为现有技术射频识别信号冲突示意图。图1中从上到下分别对应tag 1、tag 2、tag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