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以太网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3722.9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9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何力;刘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J3/08 | 分类号: | H04J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尚志峰;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同步 数字 体系 以太网 保护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以太网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MSTP)已经为众多的电信运营商所接受。其以低廉的成本、极高的可靠性、以及平滑的升级能力而成为构建城域网的重要设备。在MSTP以太网数据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时候,运营商对接入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对接入交换机的重要端口的业务进行保护,目前已经出现了双归属技术。该技术是使用备用端口对主用端口进行保护,当主用端口连接的通道发生故障的时候,启用备用端口,从而保证关键业务的畅通。双归属技术是一种安全容错的技术,可以防止一个通道因为不可抗拒的问题产生故障而导致业务完全中断。
但是,在现实中,被保护的对象往往是各个公司的产品,这就要求通道检测技术的通用化,以适应多种产品;另外,现有的双归属技术在进行计算时需要为保护通道预留带宽,这将占用宝贵的接入资源。
然而,目前针对实现以太网的保护功能,尚未提出能够有效节约SDH的带宽资源同时具有良好通用性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而做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以太网保护方案,在不使用额外SDH网络的带宽和复杂配置的情况下,快速实现以太网通道倒换(Ethernet Protection Switch,EPS)。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步数字体系的以太网保护方法。
该方法包括:步骤S102,将交换机的被保护端口和保护端口设置为同一聚合组,将多个数据板加入聚合组,其中,与被保护端口连接的数据板为主用板,与保护端口连接的数据板为备用板,并且主用板通过交叉板与备用板相连;步骤S104,通过网管将主用板与备用板之间的保护关系设置为指定保护关系,并配置时隙;步骤S106,在需要进行切换时,交叉板根据指定保护关系进行板间倒换,并切换时隙;以及步骤S108,交叉板进行处理,将主用板上的业务交叉到备用板上。
其中,在步骤S104中,备用板通过网管与主用板保持相同的配置。
此时,在步骤S104中,进一步包括:对主用板和备用板启动链路聚合协议,检查主用板和备用板与交换机的连接是否正常;在主用板与交换机所涉及的连接出现故障、并且备用板和交换机所涉及连接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切换。
其中,在步骤S106中,进一步包括:激发交叉板的板间倒换,主用板通知交叉板切换时隙。
另外,在步骤S104中,在由于主用板出现故障或其它原因需要切换时,进行切换。此时,在步骤S106中,进一步包括:交叉板主动激发板间倒换,并在接收到来自主用板的通知之后切换时隙。
另外,在步骤S108中,交叉板修改空分交叉矩阵,将主用板上的业务切换到备用板上。
除此之外,在该方法中,主用板与备用板之间的指定保护关系为1∶1交叉保护关系。并且,交叉板执行的板间倒换为1∶1板间倒换。
另外,在步骤S108之后,可以进一步包括:业务经由备用板和交叉板到达光板,并进入同步数字体系网络。
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切换操作的工作量和复杂度,并且节省了同步数字体系网络的带宽资源。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SDH的以太网保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可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SDH的以太网保护方法的数据板、交换机、交叉板、以及光板之间的连接框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SDH的以太网保护方法的详细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以太网保护方法。该方法利用跨板的链路聚合协议(LACP)进行通道故障检测,交叉板修改空分交叉矩阵,将原来交叉到主用板上的业务交叉到备用板上,同时进行主备用板切换,从而实现通道的保护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