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视窗操作界面及其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3772.7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邱全成;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 | 分类号: | G06F3/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洪;霍育栋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视窗 操作 界面 及其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视窗操作界面及其操作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将视窗以三维的方式进行操作及显示的三维视窗操作界面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数位电子产品的作业系统通常以视窗化的界面形式进行呈现,也就是每一个视窗应用程序,至少会有一个对应的视窗操作界面,提供使用者进行操作。
在视窗化的界面中,通常会有一个最底层的显示区域,一般称之为“桌面”(desktop),被执行的视窗应用程序则被称之为“视窗”(window)显示于桌面中,一般而言,在多工的环境中,使用者通常会执行多个视窗应用程序,因此,会产生多个视窗同时显示于桌面上,然而,由于这些视窗均只能以二维的方式进行显示及操作,容易发生欲选取的视窗被其他的视窗所覆盖的情况,因此容易造成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不便。
以往的已知技术是以并排显示来解决视窗容易被覆盖的问题,然而,并排显示对于有限的桌面空间而言,将使得视窗的显示范围缩小,进而造成增加识别视窗的困难度。
综上所述,可知先前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以二维方式操作及显示视窗,容易因视窗的增加而产生视窗操作不便及识别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先前技术存在以二维方式操作及显示视窗,容易因视窗的增加,产生视窗操作不便及识别困难的问题。本发明遂揭露一种通过对所撷取的操作视窗画面,进行三维显示及操作处理,其中:
本发明所揭露的三维视窗操作界面,是应用于具有操作视窗的视窗作业环境中,操作视窗可通过输入装置以光标进行操作,包含:视窗图像。其视窗图像,于操作视窗开启过程中产生并显示,当光标持续选取视窗图像时,视窗图像会依照光标所产生的移动方向,依照旋转控制参数产生与光标所产生的移动方向相同的三维旋转移动;其中,当视窗图像产生后,操作视窗被设定为隐藏;其中,于操作视窗开启过程中,视窗图像下方还包含产生视窗图像的倒影视窗图像,倒影视窗图像在操作视窗开启过程中依照扭曲参数设定以扭曲方式显示。
至于本发明的三维视窗操作方法,是应用于具有操作视窗的视窗作业环境中,操作视窗可通过输入装置以光标进行操作,其步骤包括:在操作视窗开启过程中产生并显示视窗图像;当光标持续选取视窗图像时,视窗图像会依照光标所产生的移动方向,依照旋转控制参数产生与光标所产生的移动方向相同的三维旋转移动;其中,当视窗图像产生后,操作视窗被设定为隐藏;其中,在操作视窗开启过程中,视窗图像下方还包含产生视窗图像的倒影视窗图像,倒影视窗图像在操作视窗开启过程中,依照扭曲参数设定以扭曲方式显示。
本发明所揭露的界面与方法如上,与先前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可对所撷取的操作视窗画面进行三维显示及操作处理。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发明可以达到提高视窗操作便利性,以及增加视窗识别率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维视窗操作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方向对应于时钟刻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初始操作界面的示意图。
图3至图7为本发明依据操作进行视窗旋转操作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根据操作进行视窗深度调整的操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显示参数及扭曲参数的设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示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到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在说明本发明的显示界面及其显示方法之前,先对自行定义的名词作如下的解释,在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旋转控制参数,是作为控制视窗图像的三维旋转移动的依据,旋转控制参数记录光标的移动方向(例如:依据光标所在坐标位置的变化,判断光标的移动方向);而扭曲参数是作为倒影视窗图像的显示依据,是记录倒影视窗图像的像素偏移(例如:水平及垂直偏移)程度的参数值,使倒影视窗图像以扭曲方式显示,产生波纹显示效果(例如:将倒影视窗图像显示于屏幕的像素进行水平及垂直偏移显示),其扭曲参数的设定将在稍后配合图9作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薄壁管数控弯曲芯模参数设计方法
- 下一篇:液晶显示装置阵列基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