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功率铝塑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3888.0 | 申请日: | 2007-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2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显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48;H01M4/66;H01M4/02;H01M10/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齐永红;孙家蔚 |
地址: |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软包装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一种铝塑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铝箔为正极集流体,铜箔为负极集流体,铝条为正极耳,镍条或铜镍复合带为负极极耳;电池内部结构为卷绕式或“Z”型叠片式。
钴酸锂的电性能很好,但其高温、过充的安全性较差。
采用铜箔(密度为8.9g/cm3)作为负极集流体,因为过去锂离子电池主要用于手机领域,特别强调体积能量密度,而铝箔(密度为2.7g/cm3)的抗拉强度比铜低,故铝箔的使用厚度要大于铜箔,会造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低;另外,有观点认为,电池过充电时会形成锂铝合金,造成集流体变脆;因此,锂离子电池发展到今天,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还是用铜箔;可是铜箔在电池过放电时会分解并析出气体,造成电池鼓胀,下一次充电时,会还原出金属铜或铜枝晶,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同时使用密度较大的铜箔也会降低电池的重量比能量。
镍极耳的电导性差,电导率为140000S/cm;铜镍复合带的镍层很厚(0.01mm以上),其电导率在369000S/cm左右,过流能力仍然不理想;造成大功率放电时,极耳温度远高于电池温度,从而电池循环性能差;而且铜镍复合带的两侧有金属铜裸露(如图1所示,图中4为金属铜,5为镍层),防腐性能差。
卷绕式电池内部结构存在电池内阻高的缺陷,而“Z”型叠片式结构存在电池结构松散的缺陷,产品安全性能会有影响。因此,目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存在输出功率低(目前市场是的高功率电池放电倍率一般在20~25C,稳定输出的功率密度为2500~2800Wh/kg,部份会达到3500Wh/kg)、过充电和高温安全性差、大电流循环寿命差(目前市场上的20C以上的高功率电池,以标称的倍率放电循环寿命一般在100周以下,远低于常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输出功率大、循环寿命长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功率铝塑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采用表面包覆有一层无定形炭或Al2O3的三元系锂镍钴锰氧(LiCoxNiyMnzO2)作为正极材料,其中x、y、z都小于1,且x+y+z=1;采用铝合金作为负极集流体材料;采用铜镀镍材料作为负极极耳。
优选的是,所述无定形炭的平均粒径为10~20纳米,包覆量为wt1-5%,包覆厚度为0.1~0.2μm。包覆在活性粒子表面,可以提高活性物质的电子导电性,提高锂镍钴锰氧的振实密度并降低其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电池大倍率放电能力和热稳定性。
优选的是,所述Al2O3的平均粒径为10~20纳米,包覆量为wt1-5%,包覆厚度为0.1~0.2μm。包覆在活性粒子表面,提供一层稳定的表面保护层,可以提高锂镍钴锰氧的振实密度并降低其比表面积,从而提高电池放电电压、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
优选的是,所述负极集流体材料铝合金为在铝中添加铜、铁、硅,其中铝的含量为wt98.0-99.5%;铜的含量为wt0.2-1.5%,在电池过充负极析锂时,可以提高铝合金集流体的塑性;硅和铁的总量为wt0.3-0.9%,可提高铝合金集流体的机械性能。
优选的是,所述铜镀镍负极极耳的镍层厚度为0.002-0.005mm。
优选的是,所述高功率铝塑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内部结构采用卷绕式叠片结构,包括正极片,正极集流体,负极片,负极集流体,隔膜,所述隔膜从中心向外卷绕成多层体,每相邻两层间隔地设置有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全部正极集流体并联连接,所述全部负极集流体并联连接。
所述铝合金的密度为2.7g/cm3,厚度为0.012~0.020mm,抗拉强度≥150MPa,电导率为369000S/cm,延伸率≥0.5%。所述铜镀镍负极极耳如图2所示,铜4的周围全部镀上镍层5,镍层5厚度为0.002~0.005mm,此时极耳的电导率可接近纯铜的电导率,约为584000S/cm。表面镀镍后,极耳防腐蚀能力大为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38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