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诊断通讯中的安全验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4138.5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6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苏万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18 | 分类号: | H04L9/18;B60W5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泰;朱成蓉 |
地址: | 241009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诊断 通讯 中的 安全 验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诊断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诊断通讯中的安全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诊断通讯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普遍使用的汽车诊断通讯协议是ISO 14230协议和ISO 15765协议。为了对汽车诊断操作进行权限控制,这两种汽车诊断通讯协议都规定了安全验证服务。诊断仪必须发出安全验证服务请求,并通过安全验证,才能对汽车控制器进行受安全验证保护的诊断操作。
这种安全验证服务的操作如图1所示,第1步,诊断仪向汽车控制器发出请求种子的要求;第2步,汽车控制器计算出一个种子;第3步,汽车控制器将该种子的值放在响应消息中,返回给诊断仪;第4步,诊断仪将收到的种子的值按一种安全验证算法,计算出一个密钥;第5步,诊断仪将计算出的密钥放在请求验证服务的消息中,发送给汽车控制器;第6步,汽车控制器同样用第2步中生成的种子,通过使用和诊断仪相同的算法,也计算出一个密钥,与诊断仪发来的密钥对比。如果两个密钥相同,则安全验证通过;如果不同,则安全验证被拒绝,诊断仪将不能对汽车控制器进行受安全验证保护的诊断操作;第7步,汽车控制器将安全验证结果返回给诊断仪。
因此这种安全验证有效性的关键在于诊断仪计算密钥的算法必须和汽车控制器的计算密钥的算法一致。该算法一般由整车制造厂掌握且不对外公开,以防止汽车控制器被进行非授权的诊断操作。一旦该计算密钥的算法被泄漏给公众,整车制造厂就要重新设计一套密钥算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诊断通讯中的安全验证方法,该方法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能够抵抗暴力破解,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在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泄密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容易地生成新的密钥算法,从而更加有效的确保汽车诊断通讯中的安全验证的安全性,同时使密钥算法的开发和维护更加容易和简便。
本发明的用于汽车诊断通讯中的安全验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诊断仪向汽车控制器发出请求种子的要求;
b、汽车控制器结合计算因子,计算出一个伪随机数作为种子;
c、汽车控制器将步骤b中所述伪随机数种子的值放在响应消息中,返回给诊断仪;
d、诊断仪将收到的步骤b中所述伪随机数种子的值加上一个关键字节串,组成一个新的字节串,通过MD5算法对此新字节串进行加密,将加密的结果作为密钥输出;
e、诊断仪将步骤d计算出的密钥发送给汽车控制器;
f、汽车控制器用步骤b中算出的所述伪随机数种子,加上步骤d中采用的所述关键字节串,组成一个新的字节串,通过MD5算法对此新字节串进行加密,将加密的结果作为密钥输出,将此密钥和诊断仪发来的密钥对比;如果两个密钥相同,则安全验证通过;如果不同,则安全验证被拒绝,诊断仪将不能对汽车控制器进行受安全验证保护的诊断操作;
g、汽车控制器将安全验证的结果返回给诊断仪。
在步骤b中,以汽车控制器复位后的运行时间作为所述计算因子;步骤d和f中的加密结果都是128位的大整数。所述关键字节串是除0之外的任意长度,可以取任意值。
加密算法MD5(Message Digest Algorithm 5)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加密算法。该算法对字节串(Message)进行杂凑变换,可以把任意长度的字节串变换成128位的大整数。该算法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寻找两个输入得到相同的输出值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即具有抗碰撞性;其二是找一个输入,能得到给定的输出在计算上是不可行的,即具有不可回溯性。因此MD5算法在诸如数字签名、密码保护等数据安全领域被广泛采用。
本发明方案引入MD5算法,主要利用了这两个特性。由于本方案在进行汽车诊断通讯的安全验证时,生成的种子数为一个伪随机数,且MD5算法的抗碰撞性保证了不可能通过计算来使得有两个不同的种子得到相同的密钥,因此密钥具有唯一性;MD5算法的不可回溯性则保证了破解者即使截获了正确的种子和对应的密钥,也无法计算推断出在计算密钥时加入的关键字。安全可靠性高,这是本发明方案的优点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