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4642.5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张增猛;杨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45/57 | 分类号: | B29C45/57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成型 生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中空注射成型生产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
背景技术
在注塑工业领域中,水辅助注射成型技术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技术,与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同属于流体辅助注塑技术。相比经过十几年发展已较为成熟的气辅注塑技术而言,水辅成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水介质相对于气体具有不可压缩性、高热传导率、高比热容等优点,使得水辅成型比气辅成型拥有更短的冷却时间和成型周期、更高的产品质量(内表面光滑、厚度均匀等)、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生产效率等优势。
水辅成型技术的关键问题是进水和排水,以及相应的密封问题。特别是排水问题,目前存在的解决方案有二种:
第一种是重力排水法,在进水口安装排水阀,塑料制件内的水通过进水口在重力作用下排出。该方法具有效率低、排水不彻底的缺陷,并且对模具设计和进水口的布置有特殊要求。
第二种是进气排水法,通过压入制件内的干燥空气排出残留水。通过额外设置的气针,可以在进水口附近,也有在模具另一端的例子。该方法效率高,排水彻底。
目前在国内,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研制还是空白。在国际上,也未见集进水、进气和排水于一体的紧凑式的水针专利或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水针,用于进水、进气排水控制液流通断,作为水辅成型注射水生成设备与模具的接口,实现水、气体的密封,防止熔体进入进、排水流道,利于进水通畅和快速彻底的排水,适用于高效率的塑料制品生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模具的孔内装有支撑限位环和针套,针套的小端伸出到模具的型腔中,针套内装有中间大而两端小的中空芯杆,芯杆中间大直径的部分与针套形成滑动配合,芯杆的一端与针套的伸出端也形成滑动配合,芯杆一端套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顶在芯杆一侧轴肩上,而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支撑限位环上,芯杆一端开有径向小通孔;芯杆另一侧套有导流限位环,导流限位环的中部与芯杆形成滑动配合,导流限位环的两端与芯杆保留周向间隙,第二弹簧套在芯杆的另一端上,第二弹簧的一端顶在芯杆另一侧轴肩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导流限位环上,芯杆与针套之间用第一O形密封圈加挡圈密封,针套与模具之间用第二O形密封圈和密封;模具上分别开有进气流道、进水流道和排水流道;进气流道的一端与支撑限位环的通孔连通,进气流道的另一端与气动电磁换向阀连通;进水流道的一端与针套的进水口连通,进水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水压电液换向阀连通;排水流道的一端与针套的排水口连通,排水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水压电液换向阀连通。
所述的中空芯杆是中间开有轴向的细长通孔,通孔为阶梯状,靠近进气流道一侧的内径大,靠近排水流道一侧的内径小。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针套与芯杆右端头部的配合,芯杆左右运动缩进或伸出针套,形成的进排水通路,减小了进水阻力,同时有益于排水,并有效防止熔体进入水针内,有利于水辅成型生产的成功和保证产品质量。
(2)芯杆与导流限位环形成的液阻,提高了水针的动态性能,减小了冲击,并且使水针芯杆的左右运动灵活而稳定,有利于水辅成型水注射压力的控制。
(3)芯杆与针套以及针套与模具的水针安装孔之间都用O形密封圈密封,有效解决了水的密封问题,并使水针适用于中高压力的工作条件。
(4)该水针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性好、易于标准化的特点,装配零件少且多为标准件,适合于系列化生产。
(5)该水针的所有装配件均采用耐蚀不锈材料,可保证水针在水辅成型生产的水介质工作环境中具有较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进水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排水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支撑限位环,2.弹簧,3.芯杆,4.针套,5.O形密封圈,6.挡圈,7.O形密封圈,8.弹簧,9.导流限位环,10.O形密封圈,11.型腔,12.模具,13.水压电液换向阀,14.排水流道,15.水压电液换向阀,16.进水流道,17.气动电磁换向阀,18.进气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