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4767.8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顺;毛昌金;王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顺 |
主分类号: | F16C33/78 | 分类号: | F16C33/7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0024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接触 密封 结构 | ||
1.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包括内圈(5)、外圈(3)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密封件(1),所述密封件(1)具有至少一个内缘密封唇(6、19、20a、20b),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缘密封唇(6、19、20a、20b)中至少一个的局部与内圈(5)之间保持连通轴承内腔与外界的间隙(7),该与内圈(5)之间保持所述间隙(7)的内缘密封唇的其余部分作为接触部(8)与内圈(5)密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触部(8)与内圈(5)的端面(10)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触部(8)与内圈(5)的圆柱面(11)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接触部(8)与内圈(5)的圆锥面(12)接触,且该圆锥面(12)内侧部的直径(D1)大于外侧部的直径(D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圆锥面(12)与内缘密封唇(6)之间形成朝向内腔(24)的倾角(β)。
6.根据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间隙(7)为在密封件(1)的内缘密封唇(6)上设置凹部(9)形成。
7.根据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轴承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间隙(7)为在内圈(5)上设置凹部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顺,未经陈炳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7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