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燃气涡轮机发电的动力设备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5076.X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M·芬肯拉思;M·巴特莱特;A·林赫姆;J·雅各布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3/34 | 分类号: | F02C3/34;B01D53/00;B01D53/6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赵辛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涡轮机 发电 动力设备 降低 二氧化碳 排放 方法 | ||
1.一种在包括燃气涡轮机(12,112)的动力设备(10,100)中产生能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燃气涡轮机(12,112)中产生烟道气,其中,所述燃气涡轮机包括压缩区段(13,113)、流动性相连至压缩区段(14,114)的燃烧区段(18,118)以及流动性相连至所述燃烧区段(18,118)的膨胀器区段(21,121),所述压缩区段(13,113)包括具有低压压缩机(14,114)和高压压缩机(16,116)的至少两个级;
使所述烟道气再循环至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
转送被压缩的再循环烟道气的部分至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以及转送剩余部分至所述高压压缩机(16,116);
在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中从所转送的部分中分离出二氧化碳,以产生贫二氧化碳气;以及
输送所述再循环烟道气中的剩余部分至高压压缩机(16,1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转送所述再循环烟道气中的剩余部分至所述高压压缩机(16,116)之前使新鲜空气与所述再循环烟道气的剩余部分相混合。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烟道气的剩余部分在进入所述高压压缩机(16,116)之前流经中间冷却器(51,164)。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所述烟道气中的部分是所述再循环烟道气的10%至70%。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中由所转送的部分中分离去除掉大于50%的二氧化碳。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所述燃气涡轮机(12,112)的所有烟道气经过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排出所述动力设备(10,100)。
7.一种动力设备(10,100),其构造成用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所述动力设备包括:
燃气涡轮机(12,112),其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压缩级的压缩区段(13,113),所述至少两个压缩级包括流动性连接至高压压缩机(16,116)的低压压缩机(14,114);燃烧室(18,118),其具有适于接收压缩气体的第一入口、适于接收燃料(20,120)第二入口以及适于排放热烟道气的出口;以及主膨胀器区段(21,121),其具有适于接收所述热烟道气的第一入口和出口,所述膨胀器区段的出口流动性连接至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以及
流动性连接至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的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所述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的烟道气的部分并提供后续进入附加膨胀器(48,157)的贫二氧化碳气体,其中,所述烟道气的剩余部分通过流动性连接至所述高压压缩机(16,116)的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直接供入所述高压压缩机(16,1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进一步包括介于二氧化碳分离器(36,136)和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中间的热交换器(42,142),用以处理来自所述低压压缩机(14,114)的所述烟道气的部分。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进一步包括中间冷却器(51,164),用以在再循环烟道气(32,132)导入所述高压压缩机(16,116)之前流动性接收并冷却所述再循环烟道气(32,132)。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燃气涡轮机(12,112)与至少一个附加燃气涡轮机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507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