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信道测量进行噪底和信号分量门限估计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5809.X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华;卢炀;徐鼎;张平;刘光毅;黄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0 | 分类号: | H04W24/00;H04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 杉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信道 测量 进行 信号 分量 门限 估计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基于信道测量进行噪底和信号分量门限的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设定测量时间间隔对信道上的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的信道数据;
去除所述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的信道数据中占一定百分比数量的最大和最小的信道数据;
根据剩余的信道数据估计噪底,并根据该噪底估计用于区分有效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门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测量点为多个,所述子测量点为在所述测量点周围设定空间距离内所设置的测量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噪底和信号分量门限用于提取路径损耗和时延扩展信道特征参数时,所述测量时间间隔的总长在信道的相关时间内;
当所述噪底和信号分量门限用于提取莱斯因子信道特征参数时,所述测量时间间隔大于信道的相关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设定测量时间间隔对信道上的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进行测量时,还包括步骤:
消除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上由于测量设备引入的相位偏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消除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上由于测量设备引入的相位偏移,包括步骤:
按照设定校准时间间隔检测测量设备的测量数据,得到该段时间间隔内的相位偏移;
根据该相位偏移确定该测量设备在所述测量时间间隔内测量时引入的相位偏移,并消除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的信道数据中引入的所述相位偏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数据为冲激响应功 率时延谱样值,所述去除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的信道数据中占一定百分比数量的最大和最小的信道数据,包括步骤:
对所有样值按照大小排序,并取中间部分的样值进行平均,得到第一噪底,并根据该第一噪底估计出第一门限;
计算所有样值中高于所述第一门限的样值占所有样值的百分比;
若所述百分比低于第一百分比阈值,则将所有样值中去除占所述第一百分比阈值数量的最大和最小的样值;若所述百分比高于第二百分比阈值,则将所有样值中去除占所述第二百分比阈值数量的最大和最小的样值;若所述百分比不低于所述第一百分比阈值且不高于所述第二百分比阈值,则将所有样值中去除占计算得到的所述百分比数量的最大和最小的样值;所述第一百分比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百分比阈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数据为冲激响应功率时延谱样值,所述根据剩余的信道数据估计噪底具体为:
将剩余的冲激响应功率时延谱样值进行平均,得到所述噪底。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数据为冲激响应功率时延谱样值,根据所述噪底估计用于区分有效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门限,具体为:
计算动态范围,所述动态范围为所有样值中的最大值减去所述噪底;
计算剩余样值的标准差;
计算用于区分有效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门限,所述门限为所述噪底与一余量之和,所述余量为所述标准差与第一设定值相乘得到的数值以及所述动态范围与第二设定值相除得到的数值中的最大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与所述第二设定值根据噪声波动以及动态范围决定。
10.一种基于信道测量进行噪底和信号分量门限的估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按照设定测量时间间隔对信道上的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的信道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去除所述测量点及其子测量点的信道数据中占一定百分比数量的最大和最小的信道数据;
估计模块,用于根据剩余的信道数据估计噪底,并根据该噪底估计用于区分有效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门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块包括:
子测量点设置子模块,用于在所述测量点周围设定空间距离内设置该测量点的子测量点,所述子测量点为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580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