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6919.8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6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权;林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应用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通信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一种对一邀请简讯发送一接受或一拒绝简讯的通信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式电子装置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例如是移动电话(cellular phone),除了让两个使用者可相互拨打电话外,还具有简讯界面。简讯界面让使用者能以简讯的方式通信。
然而,目前具有通信功能的电子装置中,简讯仅可单纯地发出文字讯息或多媒体讯息。使用者接收到简讯后,仅可单纯地将简讯储存下来,或再输入文字以进行回复。
倘若,使用者欲邀请一会议或约会时,必须通过电话双向沟通。或者通过简讯单方面传递讯息,但却无法得知对方式否接受邀请。造成使用者相当地不方便。使得电子装置的功能受到相当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当使用者欲邀请一会议或约会时,可通过简讯进行双向沟通,相当地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通信方法。通信方法用以沟通一第一电子装置及至少一第二电子装置。通信方法包括:(a)自第一电子装置编辑一简讯;(b)发送简讯至第二电子装置;(c)提供一事件接受选项及一事件拒绝选项于第二电子装置;(d)判断事件接受选项被触发或事件拒绝选项被触发;(e)若事件接受选项被触发,则自第二电子装置发送一事件接受简讯至第一电子装置;以及(f)若事件拒绝选项被触发,则自第二电子装置发送一事件拒绝简讯至第一电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编辑单元及一通信组件。通信组件包括一传送单元及一接收单元。编辑单元用以编辑一简讯。传送单元用以发送简讯。接收单元用以接收至少一事件接受简讯或一事件拒绝简讯。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一通信组件及一操作单元。通信组件包括一接收单元及一传送单元。接收单元用以接收一简讯。传送单元用以发送一事件接受简讯或一事件拒绝简讯。操作单元用以提供一事件接受选项及一事件拒绝选项。若事件接受选项被触发,则传送单元发送事件接受简讯。若事件拒绝选项被触发,则传送单元发送事件拒绝简讯。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还明显易懂,下将配合所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1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3B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10的第一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3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4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3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5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5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50的第二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8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6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8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9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7B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90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8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81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9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通信方法步骤191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其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及第二电子装置的方块图。第一电子装置300包括一第一编辑单元310、一第一数据库320、一第一通信组件330、一第一显示单元340、一第一处理单元350及一第一操作单元390。第一数据库320还还包括一第一范本库321及一第一行事历370。第一行事历370还包括一第一接受表单371及一第一拒绝表单373。第一通信组件330包括一第一传送单元331及一第一接收单元3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69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