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投影机、其光学补偿方法以及液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7570.X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立野善丈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21/00 | 分类号: | G03B21/00;G02F1/13;G02F1/13363;H04N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海红;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影机 光学 补偿 方法 以及 液晶 装置 | ||
1.一种投影机,其具有光源,和对从前述光源所照射的光进行调制的液晶光阀;
其特征在于,前述液晶光阀,具备:
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
夹置前述液晶面板所配置的一对偏振板,
配设于前述一对偏振板之间,至少对前述液晶面板的相位差进行补偿的第1相位差板,和
配设于前述一对偏振板之间,至少对前述一对偏振板的相位差进行补偿的第2相位差板。
2.一种投影机,其具有光源,和对从前述光源所照射的光进行调制的液晶光阀;
其特征在于,前述液晶光阀,具有: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夹置前述液晶面板所配置的一对偏振板,和配设于前述一对偏振板之间的第1及第2相位差板;
具有:
使前述第1相位差板相对于前述液晶面板的基板面倾斜的第1光学调整单元,和
使前述第2相位差板绕以前述液晶面板的基板面法线为中心的轴旋转的第2光学调整单元。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光学调整单元,是使前述第1相位差板在前述第1相位差板的板面内绕与前述液晶面板的明视方向相正交的轴旋转的光学调整单元。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相位差板,是具备具有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并在该第1相位差板的厚度方向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前述第2相位差板,是具备具有正或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并在该第2相位差板的面方向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相位差板的厚度方向的光轴,与前述液晶面板的明视方向基本一致。
6.一种投影机的光学补偿方法,所述投影机具备:光源,和对从前述光源所照射的光进行调制的液晶光阀;前述液晶光阀,具有: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夹置前述液晶面板所配置的一对偏振板,和配设于前述一对偏振板之间的第1及第2相位差板;
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前述第1相位差板的板面在相对于前述液晶面板的基板面倾斜的方向进行移动的第1光学调整步骤,和
使前述第2相位差板绕前述液晶面板的基板面法线方向的轴旋转的第2光学调整步骤。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1光学调整步骤中,至少对前述液晶面板的相位差进行补偿;
在前述第2光学调整步骤中,至少对前述一对偏振板的相位差进行补偿。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液晶面板,设置有具有相对于入射光的衍射功能的光学元件;在前述第2光学调整步骤中,对由前述光学元件的衍射引起的相位差进行补偿。
9.按照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第1光学调整步骤中,使前述第1相位差板,在该第1相位差板的板面内,绕与前述液晶面板的明视方向相正交的轴旋转。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机的光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相位差板,是具备具有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并在该第1相位差板的厚度方向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在前述第1光学调整步骤中,使前述第1相位差板的厚度方向的光轴,与前述液晶面板的明视方向基本相一致。
11.一种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一对基板间夹持有液晶层的液晶面板,
夹置前述液晶面板所配置的一对偏振板,
配设于前述一对偏振板之间,至少对前述液晶面板的相位差进行补偿的第1相位差板,和
配设于前述一对偏振板之间,至少对前述一对偏振板的相位差进行补偿的第2相位差板。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1相位差板,是具备具有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并在该第1相位差板的厚度方向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前述第2相位差板,是具备具有正或负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并在该第2相位差板的面方向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757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毂状刀以及切削装置
- 下一篇:用于多个发送模式的信道估计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