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7713.7 | 申请日: | 2004-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恩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gn 中的 资源 准入 控制 子系统 方法 | ||
1.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中包括: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以及,
Gq接口:通过Gq接口,把自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
Go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通过Go接口控制接入边界网关(A-BGF);
G3接口: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通过G3接口控制互联边界网关(I-BGF);
G2接口:所述的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信息,控制核心网流量平面(C-TPF)功能;
G1接口: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信息,控制接入网流量平面(A-TPF)的功能;
X1和X2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与接入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之间通过X1接口、与所述的核心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之间通过X2接口交互和配合,对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
X3和X4接口:所述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与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之间通过X3接口交互,对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所述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还与其他运营商网络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之间通过X4接口交互,转发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的资源需求;
I1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与网络附件子系统(NASS)之间通过I1接口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
Id接口: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与互连边界控制功能(IBCF)通过Id接口交互,把自其他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Go接口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所述的G3接口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所述的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核心网流量平面(C-TPF)的服务质量(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
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接入网流量平面(A-TPF)的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ACF收到来自Gq接口的资源请求后,通过I1接口与NASS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
如果接入网内有A-RCF,则A-ACF通过X1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A-RCF检查接入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A-RCF得到接入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A-ACF通过X2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ACF从Id接口收到资源请求后,检查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互连链路的资源可获得性;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I-ACF通过X3接口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771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