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7934.4 | 申请日: | 200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9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川岛芳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16H55/36 | 分类号: | F16H55/36;F16H9/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变速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在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中可简单且迅速地相对轮毂轴安装带轮面且可令其接合状态非常牢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下述情况,即在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的制造中,特别在从动侧带轮上,为了接合从动面和轮毂,借助激光焊接、等离子焊接等而进行一体化。进而,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下述结构,即将在带轮的背面侧构成油室的一部分的缸体通过铆接固定在上述可动侧带轮的背面侧。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03438号
专利文献2:特开平9-329208号
首先,在专利文献1中,在通过焊接而将上述从动面和轮毂接合一体化而制造带轮时,为了避免由焊接作业的热影响所产生的变形或避免焊接部的应力集中而提高相对于载荷的耐久性,需要激光焊接这一特殊焊接的焊接设备。因此,必须构筑设备,或者若不是具有这样的设备的制造工厂则无法制造上述带轮。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借助铆接机构的方式。在该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可动侧带轮的背面侧的环状凸缘中压入缸体的方法。对此,将缸体端部整体铆接到可动侧带轮的背面侧的环状槽中,构成可动侧带轮和油室的一部分,缸体密封而被固定。该可动侧带轮的背面侧和缸体借助铆接接合,但该接合方法不适用于与向从动轴传递与带轮的旋转力的轮毂的接合构造。
这是由于以下原因,即在从动侧的可动带轮的轮毂和带轮面上,仅是在轮毂上设置环状槽而通过铆接固定带轮面的内方端部整体,会在其固定位置发生相对于圆周方向的滑动,或发生相对于轴方向的滑动载荷的压曲,极难稳定地结合固定带轮面和轮毂。
即,若单单是通过铆接来固定从动侧带轮的可动带轮的轮毂和带轮面,难以形成具有耐久性的实用的带轮。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目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无需通过特殊的焊接而固定从动侧带轮的可动带轮的轮毂和带轮面,可通过塑性加工(压入和铆接)而容易地结合固定两部件,且可实用地使用。
发明内容
因此,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专心地进行重复研究,结果,通过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可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发明为一种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包括轮毂部件和可动带轮面,所述轮毂部件包括轮毂轴部、和形成在该轮毂轴部的轴方向一端侧的大径圆筒部,在上述轮毂轴部和大径圆筒部之间形成阶梯差面部,在上述大径圆筒部的外周侧面沿其轴方向形成槽状凹部;所述可动带轮面在带轮面部的直径中心形成有圆筒接合部,上述圆筒接合部被上述大径圆筒部插入,并且上述圆筒接合部的壁部沿上述槽状凹部的形状被铆接固定。
通过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可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发明为一种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在上述构成中,上述槽状凹部从上述大径圆筒部的阶梯差面部侧仅形成到轴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通过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可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发明为一种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在上述构成中,上述槽状凹部形成为从上述阶梯差面部侧向轴方向端部侧逐渐变浅。
通过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可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发明为一种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在上述构成中,上述槽状凹部的底面的轴方向截面形状形成为弧状。通过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可解决上述课题,所述发明为一种V带式自动变速装置的带轮,在上述构成中,在上述阶梯差面部上以在直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凸缘部。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将轮毂部件的大径圆筒部和可动带轮面的圆筒接合部接合,在上述大径圆筒部的槽状凹部位置上,通过在圆筒接合部上形成基于铆接的塑性变形部,可非常牢固地固定轮毂部件和可动带轮面。
特别是,由铆接产生的塑性变形部起到在上述可动带轮面的转动方向上的该可动带轮面的圆筒接合部和轮毂部件的大径圆筒部的相互的止转的作用。此外,由于可通过基于铆接的塑性加工而容易地结合固定轮毂部件和可动带轮面,所以提高组装轮毂部件和可动带轮面后的结合固定的精度,可容易地抑制可动带轮面相对于轮毂部件的转动轴线(轴方向)的转动振动(歪斜)。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上述槽状凹部,从上述大径圆筒部的阶梯差面部侧仅形成到轴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由此,槽状凹部处的大径圆筒部和圆筒接合部的基于铆接的塑性变形部仅形成在大径圆筒部的阶梯差面部侧附近。因此,在施加从上述轮毂部件向轴方向拉出可动侧带轮面的外力时,起到上述塑性变形部和槽状凹部的轴方向的牢固的防脱作用,可令可动带轮面相对于轮毂部件的轴方向的接合强度非常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79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