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科摄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8000.2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矢萩良一;大塚浩之;武田孝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拓普康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眼科 摄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眼科领域用来进行受检眼的眼底像观察和受检眼的眼底像摄影的眼科摄影装置(也称为“眼底照相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使用电脑的作业、游戏的普及以及老龄人口的增加等理由,对眼科领域的治疗和检查的需要也不断增加。作为这种现状的体现,在开发各种眼科装置时,基于提高眼科装置的操作性等,对治疗和检查的效率的提高已逐渐被重视。
关于眼科摄影装置,上述那种倾向也正在增强,为了实现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各种动作的连动及各种设定的自动化等,不仅是在硬件方面,在软件方面也进行了改良。
在进行这种软件方面的改良,追求眼科摄影装置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现对其功能的扩充时,作为平衡(counter balance),必须要保证和提高摄影精度。
例如,选择适当大小的摄影光圈(photograpic aperture)是提高摄影精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决定正确对应所选择的摄影光圈的观察用照明和摄影用照明的光量,也会对摄影精度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为了通过连动性地设定用来对受检眼的眼底像进行摄影的摄影光圈和照明光量,提高操作性和使用效率,并且确保良好的摄影精度,提出了一种眼科摄影装置,该装置将分辩率优先模式(resolution priority mode)和深度优先模式(depth priority mode)设为摄影光圈的选择模式,在选择分辩率优先模式时,将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从初始值设为预定等级大的孔径面积,在选择深度优先模式时,将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从初始值设为预定等级小的孔径面积,并且与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的变更连动,自动调整照明光的光量(例如,参照日本特开
2004-350849号公报)。
但是,以前的眼科摄影装置是着眼于以下问题而被设计制造的:
·尤其CCD照相机和胶卷照相机的分辩率和灵敏度不同,为了确保良好的摄影精度,必须改变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分辩率优先模式和深度优先模式的设定);
·在改变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时,若光量不变,则摄影精度就会下降,如果手动调整光量,则使用效率就会下降(与摄影光圈孔径面积的变更连动地自动调整光量)。
即,以前的眼科摄影装置将眼底像摄影时作为着眼点,尤其没有考虑在观察眼底像时的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
因此,在以前的眼科摄影装置中,观察时的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设定为不使用优先模式时的值,即预定等级可变大亦可变小的中间的摄影光圈孔径面积(摄影光圈初始值)。但是,在观察时,若要用摄影光圈加深景深,会缩小摄影光圈,则会出现以下问题:
·因观察像较暗,所以难以对焦;
·景深深,观察眼底时难以对焦;
·由于通过缩小摄影光圈增加观察光量,所以对受检者的负担会变大;
·即使散瞳,若观察光量高也会容易缩瞳,或容易出现因狭窄的瞳孔而造成黑影(eclipse)和闪光(flare)的情况。
这里,所谓“景深”是指用照相机对被摄物体对焦时,在被摄物体前后范围中焦点对准的范围,称该范围广的状态为“景深深”,称该范围窄的状态为“景深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眼科摄影装置,其在观察眼底像时可以容易地观察眼底,同时使受检眼者的负担最小化,并且在对眼底像摄影时能够清楚地对被检查眼的眼底像进行摄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眼科摄影装置,具有用来观察受检眼的眼底像的观察用光源和用来摄影的摄影用光源,通过摄影光圈观察和摄影从这些光源发出的照明光被所述受检眼的眼底反射的反射光,其特征在于:
设有控制装置,其在观察眼底像时,将所述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作为开放侧,在摄影眼底像时,缩小观察时的所述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
因此,本发明的眼科摄影装置的控制装置在观察眼底像时,将所述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作为开放侧,在对眼底像摄影时,缩小观察时的摄影光圈的孔径面积。
即,景深由于存在打开摄影光圈就变浅,缩小摄影光圈就变深的关系,所以观察眼底像时景深会变浅,对焦的范围会变窄。因此,能够容易对眼底的观察部分对焦。另外, 观察眼底像时,打开摄影光圈,所以即使降低观察光量,观察光也会变亮。通过容易的对焦操作和明亮的观察光,可以容易地观察眼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拓普康,未经株式会社拓普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0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速度传感器及电子机器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