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钓线引导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8003.6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5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大村一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K87/04 | 分类号: | A01K8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凤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外穿过用钓线引导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销售的有作为钓线的PE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多纤维线),该PE线与现有的尼龙线和碳氟化合物线相比强度格外高,逐渐成为钓线主流。但与现有的单纤维线不同,由于是所谓的编织线,所以没有张力,格外柔软,因此比现有的钓线容易产生线缠绕,要求有某种防止线缠绕的对策。
如专利文献1所示,典型的线缠绕如举例图13大致直立式的钓线引导器101所示,通过引导环103的钓线(S)一旦向保持环105后侧绕回,则成为卷绕在脚部107上的状态。
如专利文献2所示,为了防止上述的线缠绕则有所谓低脚引导器把钓线引导器整体向前方倾斜的提案。当把钓线引导器整体向前方倾斜时,即使一旦产生上述图13那样的线缠绕时,也能适当地振动竿体并甩动鱼钩鱼坠等,使卷绕在脚部的钓线倾斜向上顺利地向上滑,最终向前方脱落。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269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36842号公报
对从钓竿放出去的钓线阻力越大,则对鱼钩鱼坠等的飞行距离越有不利影响,所以希望阻力尽量小,因此为了减少接触阻力和收敛阻力则尽量地增大引导环的内径,为了防止钓线接触到钓竿则必须加长脚部。
但当为了减小钓线的阻力而把单脚的钓线引导器设计成导线环的内径大且脚部长的所谓高脚时,则这次由于从脚部的根部到保持环顶部的距离长而容易产生钓线引导器的变形。
具体说明则是,当向引导环的上部加相同大小的力(M)时,如图14(1)所示那样,在大致直立形式而前倾程度小的情况下,产生以脚部的根部(p)为基点的弯曲力矩(m1×d1)。如图14(2)所示那样,在前倾程度大的情况下,产生以脚部的根部(p)为基点的弯曲力矩(m2×d2)。由于距离d1<d2、分力也m1<m2,所以图14(2)前倾形式的比图14(1)直立形式的弯曲力矩大,容易变形。
当为了减小钓线的阻力而把双脚的钓线引导器设计成保持环的内径大且脚部长的所谓高脚时,则这次是把脚部前后方向的长度(即从前脚部的根部到后脚部根部的长度)变长。由于钓线引导器通常由刚性大的材料(例如不锈钢)形成,所以安装钓线引导器的竿体部分就变成刚性的。因此,脚部前后方向的长度越长,则越得不到竿体整体的平滑挠度。
且前倾的钓竿引导器,不论是单脚还是双脚,只要导线环的内径大且脚部变长,则钓线引导器的重量就增加。最近的钓竿以重量轻且强度高为目标,竿体自身重量非常轻。因此,竿体上安装的钓线引导器的重量增加对于钓竿的总重量就不能被忽略,握持重量感增大,双脚形式的握持重量感更增大。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利用飞行距离优先的所谓高脚不能原封不动地适用于现有的用于低脚中所采用的防止线缠绕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形状的钓线引导器,是防止线缠绕的形式,同时不牺牲飞行距离,且无损钓竿的状态和使用感。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发明1发明的钓线引导器具备:导线环、从所述导线环的左右两侧出来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侧支脚、与所述侧支脚的下端连接并被安装在竿体上的安装部,其中,从侧面看,所述导线环相对所述侧支脚向前方侧倾倒,从所述导线环水平面投影宽度范围开始的所述侧支脚前后方向的伸出长度是:当把所述水平面投影宽度范围的长度设定为1时,为0以上1.0以下,从正面看,所述侧支脚的外侧轮廓线与所述导线环的外周侧轮廓线的切点位于:所述导线环下半部外周侧轮廓线的水平最大宽度范围的80%或其上方位置,通过所述导线环内周侧轮廓线最下点的水平线与所述侧支脚的外侧轮廓线的交点位于:所述导线环外周侧轮廓线的水平最大宽度范围的80%位置上或其外侧。
本发明2的发明是在本发明1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导线环相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是40~60°。
本发明3的发明是在本发明1或2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从导线环水平面投影宽度范围开始的侧支脚前后方向的伸出长度是:当把所述水平面投影宽度范围的长度设定为1时,为0.7以下。
本发明4的发明是在本发明1到3任一项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导线环相对水平线的倾斜角度是45~55°。
本发明5的发明是在本发明1到4任一项记载的钓线引导器中,从侧面看,从导线环水平面投影宽度范围开始的侧支脚前后方向的伸出长度是:当把所述水平面投影宽度范围的长度设定为1时,为0.5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0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