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架纵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8586.2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胜;王雪;胡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4 | 分类号: | B62D2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56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车架,尤其是指汽车车架的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载货车车架上为了安装各大总成及零部件,需要很多不同的安装孔位,参见图3,现有车架纵梁5上的安装孔6一般是根据整车上各总成及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而确定,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毫无规律可言。不仅不利于加工,而且非常不利于改装车厂的改装,并给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带来更多的改动,增加了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同时,每个改装厂改装的车种不同,因此对底盘的布置也各有不同的需求,各个改装厂根据自己改装的需求,改变底盘各个系统的布置情况,势必就会根据改装情况在车架纵梁上增加安装孔位,从而导致车架纵梁上的孔位更加杂乱繁多,同时不可避免地就会造成车架纵梁局部孔位过度集中,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车架的强度,降低了整车的承载能力。而且由于很多改装厂没有专业的车架纵梁打孔设备,在车架纵梁上打孔非常困难,因此,增加了改装难度,降低了改装厂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载货车车架孔位繁多杂乱、不利于整车改装及系列化车型的研制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标准孔位的汽车车架,降低改装成本,提高车架的通用化程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载货车车架,车架纵梁上分布有安装孔,安装孔沿车架纵梁长度方向分两行布置,分别为上安装孔2和下安装孔。
每行安装孔为等间距分布,间距不大于200毫米。
用于系列化车型时,车架纵梁上分布的安装孔,能够满足各总成及零部件不同位置的安装需求。
当进行整车改装时,可以根据改装需求在车架上移动各大总成的安装位置,找到合适的安装孔位,而不必因为安装位置改变而增加新的安装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载货车车架,纵梁上的安装孔排列规律、整齐,不仅易于加工,而且通用化程度高,提高了开发车型时的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降低了系列化车型的开发周期和成本。同时,便于改装车使用,降低了改装成本和难度,提高了改装效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车架纵梁上安装孔布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2车架纵梁上安装孔布置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车架纵梁上安装孔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见图1,为载货车车架纵梁1,车架纵梁1上分布有上安装孔2和下安装孔3,上、下安装孔2、3沿车架纵梁1长度方向分两行布置,每行安装孔为等间距分布,间距为50-200毫米;上安装孔2靠近车架纵梁1上端,且上安装孔2与车架纵梁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满足安装空间的要求;下安装孔3靠近车架纵梁1下端,下安装孔3与车架纵梁1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也满足安装空间的要求,且上安装孔2距离车架纵梁1上端面的距离和下安装孔3距离车架纵梁1下端面的距离相等。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汽车车架纵梁1与实施方式1汽车车架纵梁1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因此,对相应的构成要素采用共同的术语和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
参见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主要为上安装孔2距离车架纵梁1上端面的距离和下安装孔3距离车架纵梁1下端面的距离不相等。
在此基础上,每行安装孔各孔之间的间距还可变换为非等间距,只要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即可。
综上所述,以上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降低了改装成本、加快了改装车厂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改装车型的研发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在开发车型时的系统化、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降低了底盘自重。同时也降低车型的开发周期及成本。
安装孔按照间距为50-200毫米均布,能够满足系列化车型及改装车型的使用要求。
上、下安装孔2、3分别靠近车架纵梁1上、下两端面布置,降低了对车架纵梁1强度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85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